全麻药物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可逆性地引起意识、感觉和神经反射消失。意识消失作为全麻最重要的特征,机制目前仍未明确。丙泊酚具有起效快、苏醒迅速、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等优点,在临床上广泛使用,也常用于全麻机制的研究。
2025-04-16
0
吸入麻醉药同时具备镇静、镇痛和肌肉松弛作用。因此,在刺激小、持续时间短的手术或诊疗操作中,可仅选用吸入麻醉药。同时,针对肥胖、老年、肝和肾功能障碍患者,也可以优先选择吸入麻醉药。吸入麻醉药敏感性的差异,不仅与麻醉深度密切相关,同时还关系到患者的术后结局。
2025-04-16
0
全麻苏醒期躁动(emergence agitation,EA)多发生于儿童,主要表现为躁动、兴奋和定向障碍。据相关报道,全麻苏醒期40%~60%患儿会出现焦虑、恐惧、烦躁等生理波动,虽然这种现象是自限性的,但会对患儿术后心理产生影响从而引发一系列不良行为。
2025-04-15
0
纤维支气管镜是一种可弯曲的进入支气管的内镜,随着近些年内镜的发展,其在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方面和诊断方面取得了更大的进步。我国纤维支气管镜技术近年来在支气管检查,肺部检查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是目前临床工作上不可缺少的重要诊断和治疗工具之一。
2025-04-15
0
肝移植手术是治疗终末期肝病最为有效的方法。目前,围术期各类重要器官的并发症防治是肝移植研究领域的重中之重。移植肝无功能或功能低下是肝移植患者经历的最严重并发症,甚至部分患者需要接受再次肝移植,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巨大的创伤。
2025-04-14
0
准确评估患者的呼吸状态,监测氧合情况,可为患者提供更好的监护及治疗。对于罹患呼吸系统疾病及围术期患者,呼吸功能监测尤为必要。传统心电监护对于呼吸功能的监测主要包括PETCO2、PR、SpO2和RR等。临床医师可以通过连续监测SpO2和PETCO2,观察呼吸参数的变化趋势,进行及时干预,防止呼吸骤停的发生。
2025-04-14
0
随着CO2气腹的应用,患者术中出现高碳酸血症的概率也随之增加,高碳酸血症会导致心动过速及血压升高,使术中耗氧增加,临床上常采用过度通气来增加分钟通气量,降低动脉二氧化碳分压(Arterial carbon dioxide partial,PaCO2)。
2025-04-09
0
支配肾脏的神经主要来源于肾丛的交感神经纤维和副交感神经纤维,当这些神经调节受到不适当的激活或调节不良时,可以导致肾脏损伤。肾脏全部或部分失去、中断、切除或移除传出神经的状态被称为肾脏失神经支配。肾脏疾病为重大的全球性公共卫生挑战,是肾脏本身疾病或由全身系统性疾病累及肾脏引起的疾病,包括慢性肾脏病(CKD)、肾小球疾病、肾脏囊肿性疾病、高血压肾损害、肾性高血压、糖尿病肾脏病等。
2025-04-09
0
随着老龄化社会和现代化不良生活方式的推进,慢性疼痛的发病率增加,且已经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据国际疼痛学会统计,全世界五分之一的人经历过慢性疼痛。《中国疼痛医学发展报告(2020)》显示我国慢性疼痛病人超过3亿人,且每年以1000~2000万的速度增长,病人人群有年轻化的趋势。
2025-04-08
0
胃肠道菌群可促进膳食营养物质的消化,同时促进免疫和神经系统的成熟和正常功能。在功能方面,微生物代谢物提供了关键信号,帮助维持人体生理的健康。人类肠道菌群已经鉴定出几十个门,包括:拟杆菌门、厚壁菌门、变形菌门、放线菌门、疣微球菌门、梭杆菌门、蓝藻菌门、螺旋体门等。
2025-04-08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