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CO2013】陆舜教授专访:肺癌研究之路仍需探索
2013-06-04
来源:医脉通
6月3日,在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2013年会上,医脉通的编辑有幸采访到了上海市胸科医院肺部肿瘤临床医学中心的陆舜教授。采访中,陆舜教授简单介绍了今年ASCO大会上关于肺癌的维持治疗及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详细内容见下:
医脉通:今天很荣幸能够请到陆舜教授接受我们的采访。从今年的ASCO摘要可以看出维持治疗是一个热点,那么关于维持治疗您持什么态度呢?在临床应用上您又有何建议呢?
陆舜教授:维持治疗在这几年已经有很多的研究了,这些研究显示出维持治疗对肺癌产生了一定的效果。当然我们在维持治疗中有不同的选择,有同药的维持,也有换药的维持,基本上传统的换药维持都得出了阳性的结果。去年的ASCO大会上一些药物革命性地取得了具有明显延长生存期的结果。在美国为主的西方国家,贝伐单抗一直被用于一线治疗以后的维持治疗,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所以今年开始出现的一个问题是:我们到底是否采用同药为主的方案?用培美为主还是培美+贝伐,还是单用贝伐为主?今年ASCO大会试图回答这样一个问题:维持治疗使用哪些药更好一点。是一个药更好还是两个药更好?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双药的维持可能会好一点,但是没有做出一个统计学的差异。单药的维持相对来说毒性会更低一些。从整个概念上来讲,维持治疗可以说是深入人心了,基本上已经奠定成为一个治疗的标准模式。但是维持治疗到底有哪些药物的维持?原来这是有争议的,不同的试验得出了不同的结果。两药维持对单药维持来讲,显示出一定的效果,但是目前还没有看到统计学上的差异。问题在于我们以两药维持的价格比较贵,哪些病人真正会从两药维持中获益可能未来还需要做出一个回答。可能也需要回答的是单药好还是双药好。
医脉通:从今年ASCO大会的研究来看,您觉得靶向药物治疗方面有什么新的进展?
陆舜教授:从近几年的ASCO来看,靶向治疗整体进展比较快。大家知道,在肺癌当中革命性地提出了EGFR的概念,人们对其进行了深入地了解。今年的研究开始探索两类罕见的驱动基因,而这些罕见的驱动基因发生的频率大概在1%-2%,所以这就使我们的整个临床研究显得非常的艰难。大概筛选100个病人只有1-2个符合这样要求。未来我们要做的是设计一个好的临床试验,因为这些基因是一些比较罕见的驱动基因。所以未来的临床试验肯定不能用传统的临床试验方法来做。那么我们就要通过这种驱动基因的筛查发现不同的基因来进行不同的研究,使这些罕见基因能用有效的药物治疗并且通过快速的临床试验使它有上市的机会或者被药监部门批准。所以未来我总的感觉是,肺癌的靶向治疗走到今天,几个常见驱动基因的研究已经比较深入了。现在对于罕见基因的研究才刚刚起步,研究也是比较困难的,但这是非常有意义的,因为这种病人能在特异性的靶向药物治疗中获益。哪些人能够获益?怎么来找到这种病人?可能这是我们在未来几年中需要回答的问题。
医脉通:上午刚刚结束了肺癌的教育专场,下午将迎来肺癌口头报告的专场。那么给您印象深刻的研究以及您所期待的研究是什么?
陆舜教授:今天总体来讲,肺癌没有取得一个非常大的突破性进展。我们都有一些较小方面的进展,就像您刚才和我讨论过的维持治疗和罕见驱动基因的研究。当然我们期待着今天下午的报告,虽然这个结果现在还没有出来。这些研究中是不是有一个让人眼睛一亮的更好的报告呢?现在来说好像还没有这样一个令人震撼的报告。但不管怎样,即使肿瘤研究比较艰难,我们还是要进行下去。我们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今后两年也仍然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我们会对一些驱动基因进行研究,对这些驱动基因的临床研究可能会带来一个突破性的进展。
医脉通:非常感谢陆舜教授接受医脉通的采访。谢谢!
更多阅读: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