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ASCO·新潮 | 打开后线治疗新大门:T细胞连接器开启SCLC免疫治疗新篇章
2025-06-09 来源:医脉通胸部肿瘤

近年来,T细胞连接器作为一种创新的免疫疗法,在经治小细胞肺癌(SCLC)后线治疗中展现出广阔的治疗前景,为更多难治性患者带来长期生存的可能。在2025年ASCO年会上,多项靶向DLL3的T细胞衔接器的研究相继公布,引发全球肿瘤学界广泛关注。医脉通将其中两项研究内容整理编译,以飨读者。


Abstract 8007—ZG006单药治疗晚期SCLC


研究背景


ZG006是一种靶向Delta样配体3(DLL3)和CD3的三特异性T细胞衔接器(Tri-TE),通过同时结合肿瘤细胞上的两个不同DLL3表位和T细胞上的CD3,桥接肿瘤细胞与T细胞,从而介导T细胞特异性杀伤SCLC等表达DLL3的肿瘤细胞。本研究报告了ZG006用于治疗晚期SCLC患者的II期剂量扩展研究结果。


研究方法


这项随机、多中心、开放标签的II期研究评估了ZG006单药治疗至少接受过两线标准系统治疗失败的SCLC患者。基于ZG006的I期研究结果,II期剂量优化研究评估了10 mg和30 mg Q2W(首剂1 mg)两个剂量水平的疗效。研究的主要终点为根据RECIST1.1评估的客观缓解率(ORR)。研究不强制要求检测DLL3表达,但通过免疫组化进行了回顾性评估。


研究结果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共有40例SCLC患者完成随机分组(10 mg组19例,30 mg组21例)并接受了至少一次ZG006治疗。患者中位年龄为57.5岁(范围:48-73岁),31例(77.5%)男性,27例(67.5%)有吸烟史。所有患者均已接受至少两线治疗(45.0%为三线或以上),72.5%曾接受PD-(L)1抑制剂治疗。基线肝转移和脑转移比例分别为52.5%(21/40)和20.0%(8/40)。


在27例具有基线后肿瘤评估的疗效可评估患者中,18例达到部分缓解(PR,10 mg组7例,30 mg组11例,其中5例已确认)。总体ORR为66.7%,疾病控制率(DCR)为92.6%。10 mg组ORR为53.8%,DCR为84.6%;30 mg组ORR为78.6%,DCR为100.0%。缓解持续时间(DoR)和无进展生存期(PFS)尚未成熟,将随随访延长更新数据。27例患者中,有21例(77.8%)基线DLL3表达为低(17例)或中(4例)水平,这部分患者仍显示出良好抗肿瘤活性(15例PR,ORR为71.4%)。


安全性方面,35例(87.5%)患者发生了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常见(≥20%)TRAE包括发热(57.5%)、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47.5%)、呕吐(27.5%)、皮疹(25.0%)、食欲下降(25.0%)、AST升高(22.5%)、白细胞减少(22.5%)和血小板减少(22.5%)。仅5例(12.5%)患者发生了3/4级TRAE(包括1例3级CRS),无导致治疗终止或死亡的TRAE。5例患者(12.5%)发生了严重TRAE。两组剂量的安全性特征无显著差异 。


研究结论


ZG006在经过至少两线治疗的SCLC患者(包括DLL3低表达者)中展现出显著的疗效和可接受的安全性。ZG006-002研究目前仍在入组中。


Abstract LBA8008—III期DeLLphi-304研究:tarlatamab对比化疗作为SCLC的二线治疗


研究背景


tarlatamab是一种双特异性T细胞衔接器(BiTE)免疫疗法,在I/II期试验中对既往接受过治疗的SCLC患者展现出良好的抗肿瘤活性。本文报告了随机对照III期DeLLphi-304研究的主要分析结果,该研究评估了tarlatamab和化疗在含铂化疗治疗期间或之后进展的SCLC患者中的疗效差异。


研究方法


患者按1:1随机分配至tarlatamab组或化疗组(包括拓扑替康、鲁比卡丁或柔比星)。分层因素包括既往PD-(L)1抑制剂治疗史、化疗间隔时间、脑转移状态及预设化疗方案。研究的主要终点为总生存期(OS),次要终点包括PFS和患者报告结局(PRO)。其他终点包括ORR、DOR、DCR和安全性。


研究结果


共509例患者被随机分组,其中tarlatamab组254例,化疗组255例。在中位随访时间为11.2个月(tarlatamab组)和11.7个月(化疗组)时,tarlatamab组患者的OS(13.6个月 vs 8.3个月,HR=0.60,95% CI:0.47-0.77,P < 0.001)和PFS(4.2个月 vs 3.2个月,HR=0.72,95% CI:0.59-0.88,P < 0.001)均显著优于化疗组。


1.png2.png3.png


与化疗相比,tarlatamab显著改善了癌症相关的呼吸困难咳嗽症状。tarlatamab组的≥3级TRAE发生率更低(27% vs 62%),因TRAE导致的治疗终止率更低(3% vs 6%)。tarlatamab组最常见的≥3级TRAE为中性粒细胞减少(4%)和淋巴细胞减少(4%),而化疗组则为贫血(28%)和中性粒细胞减少(22%)。tarlatamab相关的CRS主要为低级别(1级42%;2级13%;3级1%),且可控。


4.png


研究结论


DeLLphi-304研究证实,对于含铂化疗进展后的SCLC患者,tarlatamab相较于化疗在OS、PFS和PRO方面均表现出显著改善,并且安全性和耐受性更佳,这一结果为此类患者设立了新的标准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Xinghao Ai, Yun Yan Zhang, et al. A phase 2 dose expansion study of ZG006, a trispecific T cell engager targeting CD3/DLL3/DLL3, as mono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small cell lung cancer. 2025 ASCO Abstract 8007.
2.Charles M. Rudin, Giannis S. Mountzios, et al. Tarlatamab versus chemotherapy (CTx) as second-line (2L) treatment for small cell lung cancer (SCLC): Primary analysis of Ph3 DeLLphi-304. 2025 ASCO Abstract LBA8008.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2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