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1月19-22日,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第二十七次学术会议在古城西安圆满召开。本次大会以《健康中国行动——糖尿病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4—2030年)》为核心指引,紧扣“智慧引领、协同创新、规范管理,赋能基层”的主题,聚焦糖尿病领域前沿研究进展与临床实践经验,开展广泛而深入的学术交流。大会学术内容涵盖糖尿病及并发症相关的基础、临床、预防、管理等各个方面,为全国同道奉献了一场精彩纷呈的学术盛宴。
在本次大会上,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医院·国家老年医学中心郭立新教授以《中国糖尿病年度报告》为主题发表学术报告,系统围绕“慢性疾病公共卫生形势和政策指引、糖尿病及其相关疾病的中国现状、糖尿病/肥胖领域临床和基础研究的中国贡献、中国糖尿病/肥胖领域药械研发、学会工作报告”五大核心板块展开深度解读。报告内容翔实,信息量大,时效性强,限于篇幅,本文仅对报告中“中国糖尿病/肥胖领域药械研发”板块进行专项整理,以飨读者。



中国原研药物研发
从跟跑到全球领先的跨越
糖尿病新药获批与审评动态
2024-2025年,有11个原研新糖尿病治疗药物在中国获批,7个原研药物已提交上市申请,预计在未来一年中获批。与此同时,现有药物获批重磅新适应症,

图1 药物研发新进展-糖尿病新药
2024-2025年,3个肥胖治疗药物在中国获批上市,显著改变了肥胖的治疗格局。在新适应症方面,

图2 药物研发新进展-肥胖症新药
中国原研药物研发
从跟跑到全球领先的跨越
研发历程的历史性突破
过去,我国国产药物研发存在较大延迟。现在,我国在代谢领域,原研药物研发已进入全球领先行列,形成了全球首创(FIRST in class)与快速跟进(FAST follow)齐头并进的良好态势(图3)。

图3 在代谢领域,中国原研药物研发已经进入全球领先行列
原研药物海外授权成果显著
近3年,我国本土公司将多款GLP-1类候选药物授权给海外公司,彰显了中国原研药物的国际认可度(图4)。

图4 近3年中,由中国本土公司授权给海外公司的GLP-1类候选药物
临床研究与学术成果
中国研究者引领学术前沿
中国研究者牵头的多项糖尿病、肥胖和
糖尿病领域临床研究成果

图5 中国研究者牵头的药物临床试验在国际顶级期刊发表(糖尿病)
肥胖和脂肪肝领域临床研究成果

图6 中国研究者牵头的药物临床试验在国际顶级期刊发表(肥胖和脂肪肝)
代谢手术与减重药物
竞争中的协同发展
2024年代谢手术数量变化
根据中国肥胖代谢外科数据库2024年度报告,2024年中国代谢手术总量较2023年总量下降13.2%,多年来的上升趋势出现拐点。普遍认为,这一变化受到全球经济调整及新型减肥药物上市的影响。
药物与手术的竞争与协同关系
尽管新型减肥药物上市对代谢手术造成了一定冲击,但减重手术仍能为患者提供更有效、更持久的减重效果。在尝试药物治疗后,基于费用、可及性、胃肠道副作用及长期疗效等因素,患者对减重手术的需求量有所回升。
同时,减重手术前后,结合各种体重管理综合治疗方案,对降低手术风险,维持减重效果有一定的协同效应。
未来研究方向
药物与减重手术之间的长期疗效、成本效益等问题,值得开展更多临床研究,积累更丰富的数据和证据,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进一步讨论并形成相关共识,为临床决策提供更坚实的支撑。
干细胞治疗糖尿病新进展
近年来,干细胞治疗糖尿病领域涌现多项重要临床研究成果。其中,昌平实验室、北京大学邓宏魁团队、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沈中阳、
临床管理模式创新
多维度提升诊疗质量
为更好地应对糖尿病/肥胖等代谢性疾病的挑战,多种创新临床管理模式不断涌现:
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MMC)模式
三一照顾模式
天津医科大学朱宪彝纪念医院
三师共管模式
厦门市卫健委推行的“三师共管”诊疗模式是指由中医师、内分泌专科医生和健康管理师共同对患有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患者进行健康管理的诊疗模式。
健康体重管理门诊模式
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健康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要求,由国家卫健委医政司推动医疗机构健康体重管理门诊建设。
其它模式
包括社区同伴支持模式、紧密型医联体、共同照护等,满足不同场景下的诊疗需求。
国家政策支持
提升药物可及性与保障水平
新版国家医保目录实施
2025年1月1日起,新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正式实施,新增了5种糖尿病用药,其中包括全球首个胰岛素周制剂
慢特病医保政策调整
2025年7月1日起,国家医疗保障局针对慢特病患者的医疗保障政策进行全面调整,糖尿病等慢特病门诊费用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统一提高至95%,取消了起付线,同时取消了慢特病用药目录限制,统一执行国家医保药品目录。
新增商保目录
国家医保局出台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2025进行首次谈判,期待结果公布。
郭立新教授带来的《中国糖尿病年度报告》全面呈现了2024-2025年中国糖尿病/肥胖领域的跨越式发展。药物研发上,原研新药获批数量大幅增长并跻身全球领先行列,海外授权成果亮眼;临床研究方面,中国研究者牵头的多项成果登上国际顶级期刊,学术影响力持续提升;治疗手段实现突破,化学重编程诱导多能干细胞移植治疗实现1型糖尿病临床功能性治愈,代谢手术与减重药物形成“竞争中协同” 的互补格局;管理模式不断创新,国家政策加码让药物可及性与患者保障显著提高。这些进展为医务工作者提供了更丰富的诊疗工具与管理思路,也为代谢性疾病防控注入强大动力,未来该领域将朝着智慧化、规范化、创新化、普惠化稳步前进。
郭立新 教授
北京医院·国家老年医学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主任委员
北京医师协会内分泌分会 会长
北京医学会常务理事
北京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名誉主任委员

本视频/资讯/文章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