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国良教授:减重21kg实现慢病逆转,司美格鲁肽2.4mg的健康重塑力
2025-11-23

“医生,我这体重降下来后,尿酸不高了,转氨酶也正常了,晚上终于能睡个安稳觉了!”40岁的王先生拿着复查报告,兴奋地向烟台山医院隋国良教授分享。


图片


一年前,王先生因体重超标伴高尿酸、肝功能异常就诊,在生活方式与司美格鲁肽2.4mg的干预下,4个月后体重成功下降超过21公斤,降幅达19.9%,不仅各项指标回归正常,连困扰多年的打鼾也消失了。这一案例提示我们体重管理从来不是简单的 “数字减法”,而是守护健康、预防慢病的关键防线。







肥胖不仅是体态问题,还是隐形的“健康杀手”


图片
图片


提及肥胖对健康的影响,隋国良教授用“触目惊心”来形容:“目前已有文献证实,肥胖与多种慢性疾病密切相关,从代谢系统到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再到生殖系统甚至心理状态,几乎都会受到波及。”


在代谢领域,肥胖是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血症的“温床”。过多的脂肪堆积会影响胰岛素敏感性,导致血糖调控失衡;同时,脂代谢紊乱会使血脂异常,增加血管堵塞风险。心血管系统更是首当其冲,肥胖患者患高血压冠心病的概率显著高于体重正常的人群,缺血性卒中的风险也会大幅上升。“很多患者起初只是体重超标,没在意,直到出现胸闷、头晕等症状才就诊,此时往往已伴随血管病变。”隋国良教授惋惜地说。


消化系统的损伤同样明显。胃食管反流、代谢相关性脂肪性肝病在肥胖人群中极为常见,部分患者甚至会发展为肝硬化。生殖系统方面,男性可能出现性腺功能减退,女性则易患多囊卵巢综合征,影响生育功能;老年女性因腹部脂肪压迫,还可能出现压力性尿失禁,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更易被忽视的是心理健康与肿瘤风险。隋国良教授指出,肥胖患者因外观、身体不适等因素,焦虑、抑郁的发生率比普通人群高30%以上;而肿瘤方面,子宫内膜癌胰腺癌、肝癌、甲状腺癌等多种癌症的发生,都与肥胖存在明确关联。“肥胖不是‘体态问题’,而是会全方位侵蚀健康的‘隐形杀手’。”


正如文章开篇提及的王先生,不仅收获总体重下降19.9%的成效,而且相关代谢指标:尿酸与肝转氨酶,均已恢复正常。减重后的健康获益将会长远地影响王先生的生活品质。


当前中国超重和肥胖人群的规模正迅速扩大,超重人群中,合并肥胖相关并发症的比例达80%,肥胖人群中合并肥胖相关并发症的比例更是高达90%。“慢性疾病的发生往往有‘窗口期’,如果能在肥胖早期进行干预,很多并发症完全可以避免或逆转。”隋国良教授强调,体重管理不是个人的“小事”,而是关系到全民健康的“大事”,需要国家、社会、家庭和个人共同参与。





司美格鲁肽2.4mg“双管齐下”,重塑健康体重


图片
图片


“很多人尝试过节食、运动减重,但往往坚持不了多久就会反弹,甚至比之前更胖。”隋国良教授坦言,这是临床中最常见的困境,其根源在于“代谢适应”与“生活方式干预的不可持续性”。


隋国良教授解释,当人体摄入热量减少时,身体会启动“保护机制”:一方面,增加食欲的激素分泌会增多,让人更想吃高油、高糖食物;另一方面,基础代谢率会下调,导致热量消耗减少。“有研究显示,单纯依靠生活方式干预减重的患者,随访4年后大部分人体重会恢复到初始水平,甚至更高。”


而司美格鲁肽2.4mg等新型减重药物的出现,实现了“抑制食欲+重塑饮食行为”的双重作用,为破解这一困局带来了变革。


隋国良教授介绍,一系列权威研究已证实司美格鲁肽2.4mg的有效性与安全性:SELECT研究显示,超重肥胖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使用司美格鲁肽2.4mg,体重降低10.2%,减重效果维持长达4年,且能降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风险20%;STEP研究则进一步证实,它不仅能有效管理体重,还能改善肥胖相关并发症,如降低血压、改善血脂,缓解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


关于适用人群,隋国良教授明确:BMI≥30kg/m²的肥胖患者,或BMI≥27kg/m²且合并至少一项并发症(如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心血管疾病)的超重患者,均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司美格鲁肽2.4mg。“用药期间,我们会每3个月评估1次患者的并发症变化,根据血压、血脂等指标调整治疗方案,确保安全有效。”





四大策略维持体重,助力患者步入“长期健康”


图片
图片


烟台山医院减重门诊将“精准评估”与“全程管理” 深度融合,致力于实现贯穿始终的个体化与长效体重管理,目标不仅仅是“减重”,更是“因减重而健康”。


“门诊治疗体重方案不仅追求短期内有效减轻体重,更着眼于如何长期维持,防止反弹,最终将体重管理转化为对糖尿病、高血压、脂代谢紊乱等慢性病的有效预防和控制,实现代谢的全面获益,从而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健康寿命。”隋国良教授强调。


“减重成功只是开始,如何维持体重不反弹,才是真正考验。”隋国良教授指出,体重反弹的核心原因是“未能长期维持健康生活方式”,一旦饮食量增加、运动量减少,体重会迅速回升。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隋国良教授总结了维持体重长期健康的四大策略。


策略一,坚持健康生活方式干预不松懈。即使体重达标,也要继续保持均衡饮食和规律运动,维持肌肉量,防止基础代谢率下降。


策略二,合理使用药物辅助维持。对于有体重反弹风险的患者,在医生评估后,可继续使用司美格鲁肽2.4mg等安全有效的药物维持治疗。隋国良教授强调,药物能帮助患者维持较低的食欲,减少想吃的冲动,为长期坚持健康生活方式保驾护航。


策略三,重视家庭支持的“力量”。减重不是患者一个人的事,家庭成员的参与至关重要。王先生的家庭支持令隋国良教授印象深刻。王先生的父母深度参与了他的体重管理,包括定期陪同复诊、细致记录饮食、运动及情绪的变化。这种强大的家庭支持系统,与医疗干预形成了有效合力,成为实现长期体重维持的坚实保障。“当家人主动介入体重管理,患者的依从性会大幅提高,反弹风险也会降低。”隋国良教授强调。


策略四,营造社会层面的“减重氛围”。从社会角度看,需要通过宣传普及科学减重知识,让“健康体重”的理念深入人心;同时,在社区、学校、公司等地提供运动设施、健康餐食选择,让人们更容易践行健康生活方式。隋国良教授建议,可以在单位食堂增加低脂餐窗口,社区建设健身步道,这些看似微小的举措,能为体重管理提供重要支持。”


要实现长期体重维持,患者需建立对肥胖的正确认知:肥胖本质上是一种慢性、易复发的疾病,需要像高血压、糖尿病一样进行长期甚至终生的管理。在此基础上,医患双方需共同努力,通过科学的生活方式干预、合理的药物策略以及持续的家庭与社会支持,多管齐下,才能最终赢得这场体重“保卫战”。





结 语 



谈及未来的肥胖管理模式,隋国良教授强调“全程、全周期”是核心方向。“体重管理不是减重成功就结束,而是要覆盖'评估-干预-维持-随访'的全流程。”隋国良教授强调,我们的最终目标是让患者通过体重管理获得代谢获益,就像王先生那样,减重不是目的,因减重而健康,才是最终意义。


专家简介


图片

隋国良 教授

  • 烟台山医院内分泌科主任

  •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

  • 山东省预防医学会甲状腺疾病防治分会副主任委员

  • 山东省老年医学会骨质疏松分会副主任委员

  • 山东省研究型医院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烟台市糖尿病分会主任委员

  • 烟台市内科学学科带头人


本视频/资讯/文章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图片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