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昊,张建平,宋亮,张茂丹等,南京中医药大学沭阳附属医院 医学美容科
1 资料与方法
本研究获得南京中医药大学沭阳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晓试验内容签署知情同意书。
1.1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面部凹陷性瘢痕;生命体征平稳,心肺功能可耐受手术和麻醉;无凝血功能障碍。排除标准:合并
1.2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21年10月至2024年10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沭阳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面部凹陷患者,对照组40例,男18例,女22例,年龄(37.52±6.20)岁,充填部位为面颊部的9例,颞部16例,额部15例,A类瘢痕19例,B类瘢痕21例;研究40例,男16例,女24例,年龄(37.82±6.18)岁,充填部位为面颊部的11例,颞部13例,额部16例,A类瘢痕17例,B类瘢痕2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手术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术。脂肪获取:询问患者诉求,抽取腹部或大腿作为脂肪供区,标记抽吸范围。
研究组患者接受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术联合微创瘢痕松解术。脂肪获取和纯化同对照组,在进行脂肪颗粒注射移植前进行微创瘢痕松解术。亚甲蓝标记面部操作部位,2%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使用瘢痕分离器在皮下多方向剥离,充分分离瘢痕纤维化粘连术,分离后凹陷明显减轻。1 mL的螺旋注射器连接备好的1 mL纯化脂肪注射器在瘢痕周围0.5 cm处进针,多层多方位注射,注射量同对照组,修复填充后使用美皮康敷料包扎。
1.4 护理方法
术后维持伤口清洁干燥,术后7 d内避免沾水,每日消毒。术后48 h内冷敷移植区域,每次15 min,缓解局部肿胀。休息时避免压迫脂肪充填部位。抽脂部位使用腹带或塑身衣3周,降低肿胀。术后3周内避免大笑拒绝等面部活动,避免局部受压。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瘢痕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VSS瘢痕特征、疼痛、瘙痒及总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对照组患者局部血肿2例、脂肪移位2例、感染1例、色素沉着2例、局部硬结1例,研究组患者仅有1例局部血肿,无其他不良反应。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7,P=0.034)。
3 讨 论
自体脂肪颗粒移植科充填局部瘢痕的缺损组织,充填体积,对于活动量相对较大的部分,脂肪组织可分隔皮肤和皮下组织避免再次粘连改善瘢痕的质地和颜色。联合使用瘢痕松解术使用注射器钝性分离组织,交叉的网状通道可将注射进去的脂肪组织分布均匀增加接触面积帮助脂肪的存活,微创方式可避免手术创伤。瘢痕松解术减轻凹陷瘢痕引起的皮肤不平整,帮助瘢痕区域和周围正常组织衔接自然,还可促进胶原纤维的生成,使术区逐渐接近正常皮肤的质地和色泽,与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术联合进一步帮助局部瘢痕的修复,降低脂肪移位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后2个月时,两组患者均取得良好治疗效果,联合瘢痕松解术的患者治疗效果更好。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后2个月时,两组患者瘢痕情况均有改善,联合使用组改善更明显,与赵倩楠[18]等研究相似。瘢痕松解术通过改变皮肤与深部组织的粘连,形成三维网状间隙,为脂肪颗粒提供稳定的生物力学支撑,有效降低术后脂肪移位的发生率。瘢痕松解术后皮肤
参考文献略。
来源:吴昊,张建平,宋亮,等 .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术联合微创瘢痕松解术在面部凹陷修复中的应用[J].中国医疗美容,2025,15(3):17-20.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