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脉神经」群每天早上都会进行一个简短的晨起读片学习,利用3分钟的时间读片鉴病,大家一起谈论学习,优秀内容,整理成文,供大家学习!本文通过三个简单的小病例带大家了解一下晚发型甲基丙二酸尿症(MMA)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cblC型)并发
本文为作者授权医脉通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病例1
1. 病例简介
患者21岁,智能减退1年,加重伴行走不稳10天,双手抖动,生活不能自理。同型半胱氨酸(Hcy)>80 μmol/L。患者2017年11月24日头颅
2017年11月28日头CT和12月5日复查头CT如下:
2. 病例讨论
患者确诊为晚发型甲基丙二酸尿症(MMA)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cblC型)并发脑出血。本病由于甲基丙二酸单酰
病例2
1. 病例简介
33岁男性,携带
轴向DWI 显示侧脑室室管膜表面弥散受限(A)。相应的T1WI有轻微增强(B)。FLAIR (C)及T1WI 增强扫描(D)显示两侧葡萄膜增厚,右侧视网膜脱离。
2. 病例讨论
成人机会性巨细胞病毒脑室脑炎的影像学表现是非特异性的。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和胃肠道受累是巨细胞病毒性感染的常见形式,但在所有巨细胞病毒性感染患者中,神经系统表现仅占不到1%。临床表现为:定向障碍、淡漠、退缩、颅神经病和
病例3
1. 病例简介
增强后T1W像(A):大脑半球多发环形强化病灶(单箭),胼胝体(双箭),右侧基底节(箭头)。T1W图像(B): 核心低信号 (*),高信号环(箭)。T2W图像(C):核心高信号(*),低信号环(箭),周围
2. 病例讨论
免疫功能受损的患者患真菌感染的风险增加。在真菌病原菌中,念珠菌和曲霉菌是引起
常见的感染部位包括胼胝体、基底神经节、丘脑和脑干,以及灰白质交界区。常见有以下三种方式:(1)皮质下边界不清的病灶T2呈高信号,T1呈低信号。(2)多发环形脓肿[如本例患者]。(3)靠近主要感染源(如副鼻窦)的硬脑膜异常增强。脓肿在T1W上呈低信号,周围或中央有高信号区,与出血相对应。在T2W上,它们表现为核心高信号,边缘呈低信号。这种低信号环是由真菌凝结形成的,其中含有大量的铁、锰和镁,这些物质存在于真菌菌丝的外围。约25%的病变发生出血,在梯度回波T2W上可以看到晕染区域。
参考文献:
[1].徐广印付庆喜高乃永刘举祥,甲基丙二酸尿症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脑出血一例,中华神经科杂志,2018,51(12): 987-991
[2].王朝霞张巍杨艳玲袁云,迟发型甲基丙二酸尿症三例临床和影像学分析,中华神经科杂志,2004,37(4): 327-330
[3].http://www.ajnr.org/
[4].MRI evaluation of pathologies affecting the corpuscallosum: A pictorial essay.Indian J Radiol Imaging.2013 Oct;23(4):321-32.)
往期专栏文章回顾
☑ 假性SAH、生殖细胞瘤、PRES、低血糖昏迷、MELAS、癫痫后脑改变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