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上半年神经科必读指南与共识荟萃(附全文链接)
2025-08-19 来源:医脉通

在医学领域,指南与共识是临床实践的重要风向标。本文精选了2025年1-6月神经科领域部分重要指南与共识,涵盖脑血管病、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头痛等多个亚专科。同时,我们特别整理了相关指南和共识的全文链接,方便读者一键触达最新临床规范。


脑血管疾病


01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急性大血管闭塞血管内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血管内治疗已成为颅内急性大血管闭塞( LVO) 性卒中的一线治疗方案,颅内动脉粥样硬化( ICAS) 病变是中国人LVO 的重要病因。由于ICAS 病变识别困难,导致手术操作的复杂性增加。基于ICAS-LVO 临床研究的最新进展并结合临床专家经验,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介入神经病学专业委员会针对ICAS-LVO 的临床识别、影像学特征、手术策略、围手术期管理等制定该共识,以期为规范ICAS-LVO 血管内治疗的策略与技术、降低患者的致残率与病死率、促进临床规范化管理提供帮助。


链接: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急性大血管闭塞血管内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推荐阅读: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急性大血管闭塞的血管内治疗,13条共识建议一览!
02
缺血性卒中脑细胞保护临床实践中国专家共识
缺血性卒中后神经血管单元的全脑细胞保护是改善神经功能预后的关键策略。近30年来,全球学者通过基础研究、转化医学和临床试验的协同推进,促使脑细胞保护药物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缺血性卒中脑细胞保护临床实践中国专家共识》系统阐述了脑细胞保护治疗措施的选择、用药时机的把握,旨在为临床诊疗实践提供指导,促进脑细胞保护治疗的规范化和个体化,对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转归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链接:缺血性卒中脑细胞保护临床实践中国专家共识
03
轻型卒中临床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
轻型卒中是临床症状轻微、仅呈现为轻度神经功能缺损的卒中。近10余年来我国轻型卒中比例逐年上升,但预后不尽如人意。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结合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进展,特制订《轻型卒中临床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本共识回答了10个轻型卒中诊疗相关的重要临床问题,以期指导临床医生规范诊断与治疗轻型卒中。


链接:轻型卒中临床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


推荐阅读:10个问题,了解轻型卒中的规范诊治!
阿尔茨海默病(AD)


04
阿尔茨海默病药物治疗指南
基于现有文献证据和专家组讨论意见,在既往痴呆与认知障碍诊治相关指南基础上,对AD 药物治疗方案和推荐意见进行了更新,重点引入抗Aβ 免疫治疗相关进展,为AD的早期和全面干预提供参考。


链接:阿尔茨海默病药物治疗指南
05
早期阿尔茨海默病疾病修饰治疗专家共识
随着靶向β 淀粉样蛋白(Aβ)的单克隆抗体(以仑卡奈单抗为代表)陆续在美国、日本及中国批准上市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源性轻度认知障碍(MCI)和轻度AD痴呆,AD治疗迈向疾病修饰治疗(DMT)时代。但目前我国抗Aβ疾病修饰治疗的临床使用经验尚不成熟,本文结合临床研究的结果及其使用经验、AD相关研究进展,总结形成了抗Aβ疾病修饰治疗的临床应用共识。


链接:早期阿尔茨海默病疾病修饰治疗专家共识
推荐阅读:彭丹涛教授:早期阿尔茨海默病疾病修饰治疗专家共识 | CSA & TISC 2025
抢先看!《阿尔茨海默病疾病修饰治疗专家共识》优先发表,17条专家推荐意见一览!
06
阿尔茨海默病源性认知障碍早期诊疗专家共识(2025)
AD在出现典型症状前20多年,脑组织己可能发生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在此过程中出现的认知障碍,即AD源性认知障碍,也是AD早期检测、诊断和防治最重要的窗口期。对早发性痴呆症和AD(65 岁以前)发病率的可靠评价很少,其中约30%归因于AD 源性认知障碍的流行病学特点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年龄、性别、遗传、环境及地域差异等。为进一步提高广大医疗工作者对AD 源性认知障碍的认知,专家组经多次研讨,制订《阿尔茨海默病源性认知障碍早期诊疗专家共识》,以期为AD 的早期诊断、早期干预、精准治疗提供共识和指导方案。


链接:阿尔茨海默病源性认知障碍早期诊疗专家共识(2025)


推荐阅读:早期防治重要窗口,AD源性轻度认知障碍诊疗推荐意见一览 | 指南共识
轻度认知障碍和AD诊断披露:医生如何做到“有情有理”?
帕金森病(PD)


07
中国帕金森病步态障碍管理专家共识
步态障碍是帕金森病常见的运动症状,尤其当疾病进展至中晚期,出现慌张步态、冻结步态以及姿势平衡障碍时,已成为导致帕金森病患者跌倒以及致残的重要原因,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严重影响。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和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的专家通过系统评价近年来国内外发表的帕金森病步态障碍领域相关循证医学证据,特制订《中国帕金森病步态障碍管理专家共识》,进一步规范我国帕金森病步态障碍的诊断与治疗。


链接:中国帕金森病步态障碍管理专家共识
推荐阅读:帕金森病患者步行障碍、易跌倒?一文了解药物和非药物治疗方法
08
帕金森病经颅超声检查中国指南
吞咽障碍是帕金森病患者常见的功能障碍,与患者的生活质量密切相关,但迄今国内尚缺少帕金森病患者吞咽障碍康复的专家共识或指南。该共识以帕金森病患者吞咽障碍康复为主体,围绕患者吞咽障碍的筛查、评估、治疗、营养管理四个方面提供推荐意见,以期为帕金森病患者吞咽障碍康复提供流程化引导,提高我国帕金森病患者吞咽障碍康复综合管理能力。


链接:帕金森病经颅超声检查中国指南
09
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术后谵妄防治专家共识
术后谵妄是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影响帕金森病患者的短期和长期预后。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功能神经外科学组、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功能神经外科学组和中国医师协会神经调控专业委员会组织神经外科、神经内科等学科专家,在系统回顾与总结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术后谵妄相关国内外文献及临床证据基础上编写此专家共识,就其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危险因素、诊断、治疗及预防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并形成14条推荐建议。


链接: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术后谵妄防治专家共识
头痛


10
中国偏头痛诊治指南(患者版)
偏头痛是一种普遍且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神经系统疾病,在我国成年人中的年患病率高达9.3%。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头痛与感觉障碍专业委员会组织编制了《中国偏头痛诊治指南(患者版)》。本指南综合了临床专家、患者以及公众的意见,依据最新的科学证据和实践经验,围绕30 个核心问题展开,内容覆盖偏头痛的基本认知、诊断、急性发作处理、预防性治疗方案以及生活方式管理建议。此外,指南还特别关注了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月经性偏头痛和卵圆孔未闭等特殊情况。


链接:中国偏头痛诊治指南(患者版)


推荐阅读:偏头痛基本认知与诊断,来看患者版指南!
偏头痛:年轻人不明原因脑卒中的一个关键因素 | Stroke
11
月经性偏头痛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5版)
与非月经期偏头痛相比,月经性偏头痛具有更高的致残性,部分病人急性期治疗效果不佳,需要开启个体化预防治疗。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头痛与感觉障碍专业委员会共同发起并制订本共识,针对月经性偏头痛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进行详细阐述。


链接:月经性偏头痛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5版)


推荐阅读:月经性偏头痛如何治疗?来看专家共识推荐!
12
2025 ACP临床指南:门诊预防发作性偏头痛的药物治疗
偏头痛是一种普遍的致残疾病,是全球所有成年人致残(以残疾生活年数表示)的第二大原因。本文主要为临床医生在门诊治疗成人发作性偏头痛提供指导建议。


链接:2025 ACP临床指南:门诊预防发作性偏头痛的药物治疗

推荐阅读:如何预防发作性偏头痛?美国内科医师学会(ACP)发布新版偏头痛预防指南 | 指南共识

关于偏头痛预防性治疗,AHS与ACP指南有何不同?| 专家观点

13
ACP临床指南:门诊急性发作性偏头痛的药物治疗

ACP根据现有的关于急性发作性偏头痛药物治疗的比较利弊、患者的价值和偏好以及药物治疗的经济证据的最佳证据制定了本指南。


链接:2025 ACP临床指南:门诊急性发作性偏头痛的药物治疗

推荐阅读:门诊急性发作性偏头痛的药物治疗:ACP在《内科医学年鉴》发布临床指南

其他疾病


14
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营养管理专家共识
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是一种致死性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恰当的营养管理对延缓ALS的疾病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意义重大。本专家共识针对ALS患者营养管理的重要问题,如多学科协作、营养干预目标、吞咽困难评估、营养支持方式及社会支持等,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了7项具体建议和实施策略。


链接: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营养管理专家共识
15
2025 EASL/ERN临床实践指南:Wilson病(肝豆状核变性
Wilson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铜代谢疾病,影响肝脏、大脑和其他器官。其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特征;生化检查,包括血浆铜蓝蛋白浓度、24小时尿铜排泄量、肝脏铜含量和分子分析。本文主要针对Wilson病的管理提供指导建议。


链接:2025 EASL/ERN临床实践指南:Wilson病(肝豆状核变性)
16
2025 中国多学科专家共识:肝豆状核变性的孤儿/抗铜药物和其他非药物管理(英文)
肝豆状核变性(HLD)又称为Wilson病(WD),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障碍性疾病。本文主要针对WD的诊断和治疗,帮助多学科临床医生制定合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主要内容涉及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和预后。


链接:2025 中国多学科专家共识:肝豆状核变性的孤儿/抗铜药物和其他非药物管理(英文)
17
FcRn拮抗剂治疗成人全身型重症肌无力临床应用的专家建议
重症肌无力(MG)是一种由致病性自身抗体介导的神经-肌肉接头疾病。新生儿Fc受体(FcRn)拮抗剂作为一种全新靶向免疫治疗药物,通过与免疫球蛋白(IgG)竞争性结合FcRn而加速清除致病性IgG,在临床实践中治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阳性成人全身型重症肌无力(gMG)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中国罕见病联盟/北京罕见病诊疗与保障学会重症肌无力协作组牵头制定了FcRn拮抗剂治疗成人gMG临床应用的专家建议,旨在为中国临床医生提供用药参考。


链接:FcRn拮抗剂治疗成人全身型重症肌无力临床应用的专家建议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