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第28届欧洲血液学会年会(EHA)于2023年6月8-11日在德国法兰克福隆重召开。作为欧洲血液学领域规模最大的国际盛会,每年都有众多专业人士、领域大咖参会,一起分享并探讨血液学最新研究成果和重大进展。
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新桥医院)高蕾教授(通讯作者)、朱丽丹教授(第一作者)及团队在会议上发表了一项有关抗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ATG)联合人源化抗CD25单克隆抗体预防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HSCT) 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单中心临床研究结果。医脉通特邀高蕾教授对该研究进行精彩解读。
医脉通:GVHD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常见并发症之一,是患者发生移植相关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您在血液肿瘤移植领域经验丰富,能否结合临床实践谈谈GVHD预防现状及困境呢?
高蕾 教授
根据发病时间,GVHD可分为急性GVHD(aGVHD)和慢性GVHD(cGVHD),其中中度和重度aGVHD发生率为13%~47%,cGVHD发生率为30%~70%[1,2]。鉴于GVHD的高发生率以及危害性(影响患者生活生存和生活质量),我们应高度重视GVHD的预防。虽然国内外都有相应的指南和专家共识,但关于最佳的GVHD预防方案尚未达成共识。免疫抑制剂如ATG-based、移植后
医脉通:您作为研究者之一,在EHA上公布了ATG联合人源化抗CD25单克隆抗体预防haplo-HSCT 后GVHD的中国单中心临床研究结果,请您简要介绍一下该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结果?
高蕾 教授
该研究旨在探索低剂量(7.5mg/kg)ATG联合人源化抗CD25单抗预防haplo-HSCT后GVHD、感染和疾病复发的有效性和安全性[3]。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共纳入42例(19例女性)因血液系统疾病接受haplo-HSCT的患者,其中位年龄35(13-58)岁。所有患者均接受了低剂量的ATG联合人源化抗CD25单抗预防GVHD。
结果显示,中性粒细胞恢复中位时间16(10-27)天,血小板重建中位时间18(11-33)天。所有患者均为100%供者植入,其中有5例发生继发性植入功能不良,经过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SC)联合TPO-RA治疗后实现完全植入。24例患者出现
由此看出,低剂量的ATG(7.5mg/kg)与人源化抗CD25单抗联合使用在减轻GVHD方面具有协同作用,能有效控制GVHD的发生,且不会增加严重感染和肿瘤复发风险。但本研究样本量较小,未来需要更大样本量的前瞻性队列研究来进一步验证此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医脉通:在您看来,该方案对于接受HSCT治疗的患者有何意义?
高蕾 教授
一旦接受HSCT治疗的患者发生GVHD,其后续的治疗和病情控制将会更加困难。因此,GVHD的防治重点在于预防。现有的成熟方案之一是采用ATG进行预防,但使用高剂量ATG的最大问题是移植之后的感染。考虑到抗CD25单抗是治疗
医脉通:在GVHD预防方面,您和团队接下来的研究计划是什么?您认为GVHD未来有哪些值得探索的方向?
高蕾 教授
GVHD的预防是移植方向血液科医生要攻克的难题之一,GVHD发生率越低,移植的成功率就会越高。人源化抗CD25单抗是拥有国家发明专利和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药品,本项研究的阳性结果有利于我国人源化抗CD25单抗走向世界,让全世界医患感受到国内原研药的优势,这方面的意义是深远且重要的。未来团队将开展多中心、前瞻性临床研究来进一步确定低剂量ATG联合人源化抗CD25单抗在GVHD预防中的作用。另外,在GVHD治疗方面,因一线用药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较大,患者耐受性较差,未来我们会探索更多的新型药物,与糖皮质激素联合使用以便逐步降低激素的用药剂量,甚至替代糖皮质激素的一线地位,进一步提高GVHD的治疗效果。
高蕾 教授
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液病医学中心干细胞与再生治疗科主任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白血病学组委员
重庆市医学会血液病专委会主任委员
法国梅里埃研究院优秀青年科学家奖
全国巾帼建功标兵
重庆英才-创新领军人才
重庆市十佳科技青年
主要从事恶性血液病造血干细胞移植和细胞生物治疗研究
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研发计划子课题等项目19项;在JCO、Blood、JHO等杂志发表SCI论文22篇,最高影响因子50.7、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奖项8项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