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在中国全科医师心血管培训2013暨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医师分会基层工作委员会巡讲(北京站)上,医脉通的编辑有幸采访到了卫生部北京医院心内科主任杨杰孚教授,杨教授介绍了ESC心脏起搏器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指南的更新要点,房颤治疗的策略等,具体内容如下:
图 杨杰孚教授在接受医脉通编辑的采访
医脉通:杨教授,您好!非常高兴您在百忙之中接受医脉通的采访!6月25日,EHRA和ESC联合发布了心脏起搏器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指南,请您简单介绍一下,该指南的要点有哪些?
杨杰孚教授:该指南对再同步化治疗的指征有所扩大,以往的指南主要推荐Ⅲ-Ⅳ级心功能,新指南将指征扩展到Ⅱ级心功能,将治疗前移。但是,也做了严格的限制,因为再同步化治疗主要是针对完全左束支传导阻滞的患者。新指南规定,若是完全左束支传导阻滞,要求QRS≥120,EF≤35;假如是Ⅱ级心功能QRS≥130;对右束支做了严格的规定,要求QRS≥150,因为右束支传导阻滞做完手术后,无反应发生比例明显增加,所以我们对右束支传导阻滞要慎重。
医脉通:在2013年美国心律学会年会上的一项报告显示,房颤消融失败后应再次选择消融治疗,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是选择再次消融还是药物治疗?
杨杰孚教授:影响房颤消融疗效好坏的重要因素是患者的选择,1)是阵发性还是持续性?2)患者是否有结构性心脏病?3)患者的心功能怎么样?对房颤消融本身来说,成功率可达到70-80%,还有20-30%会复发。复发率的高低同样取决于患者的选择,房颤时间的长短、左房的大小、心功能如何?是否合并其他器质性病变?这些都会影响到消融的效果。
对于复发的患者,我们是要采取进一步消融还是选择药物治疗?目前,还是比较倾向于消融治疗,因为,患者做过第一次消融,再做第2次、甚至第3次消融的成功率明显高于第一次消融。另外,目前,药物治疗达不到根治的目的,导管消融的成功率尽管不是100%,尽管有复发,但是它毕竟对于部分患者可以达到根治的目的。但对于房颤时间长、左房很大、心功能又不好的患者,再次消融的风险可能比较大,或者复发率高,这部分患者可以考虑药物治疗。
医脉通:对于,基层心内科医师,在心律失常治疗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些什么?
杨杰孚教授: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非常高,但心律失常大多数还只是功能性的,所以,不管是门诊、急诊还是病房的心率失常患者来了之后,我们一定要对心律失常患者进行评估,是良性的?功能性还是跟器质性心脏病有关系?对于大多数患者来说是良性的,我们完全可以先给予观察,不要急于用药,因为很多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副作用可能比心律失常本身还要重,对于一部分心律失常比如房颤可以引起卒中、室速、室颤可以危及生命,或者室上速,一下跳200次的患者,我们当然要慎重处理,除了药物治疗外,还要根据心律失常的分类,我们可以进行导管消融治疗,对于危机生命的心律失常还可以植入除颤器。
医脉通:谢谢杨教授!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