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荷兰冠脉介入专家Ferdinand Kiemeneij实施了全球首例经桡动脉路径PCI。目前,在法国、英国、西班牙和意大利等国,经桡动脉路径的使用率超过50%。然而,在德国等国,经桡动脉路径PCI的应用率不足10%。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与经股动脉路径PCI相比,经桡动脉路径PCI可显著降低出血风险和改善生存率。STEMI-RADIAL研究显示,对于入院12 h内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桡动脉路径PCI组大出血和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和大出血风险较经股动脉路径PCI组降低58%(11.0% 与 4.6%,P=0.0028)。RIFLE-STEACS研究也表明,经桡动脉路径PCI可明显降低STEMI患者的MACE风险。在RIVAL研究中,经桡动脉路径PCI显著降低30 d死亡、MI、卒中和大出血风险。
桡动脉位置
共识指出,经桡动脉路径PCI应用的导管、导丝等器械更小更细,在临床上更易于实施。在经股动脉路径PCI术后,患者需平躺数小时,而经桡动脉路径PCI术后1 h即可站立行走。
ACCA成员Marco Tubaro指出,“经桡动脉路径PCI可显著降低穿刺部位出血并发症,这进一步转化为临床不良事件和死亡风险的降低,对STEMI患者获益更显著。”EAPCI主席Jean Fajadet也表示,自1992年来,成千上万的患者从经桡动脉路径PCI中获益。经桡动脉路径拥有多个优点:可早下床活动、患者舒适度提高、出血风险降低、住院时间缩短、医疗支出减少。
血栓形成工作组和ACCA专家Kurt Huber表示,小部分患者不能行经桡动脉路径PCI,例如,桡动脉太细、手臂少见复杂解剖结构阻碍经桡动脉路径PCI实施等。因此,所有的冠脉介入医生需要同时掌握经桡动脉和股动脉路径PCI。此次发表的共识文件也强调了这一点:所有冠脉介入医生必须熟练掌握经股动脉路径PCI。共识文件的第一作者Martial Hamon指出,经桡动脉路径是PCI的首选路径目前已成为共识。然而,仍有一些问题需要注意,例如经桡动脉路径PCI的卒中和射线暴露风险(尤其是在学习过程中)以及非穿刺部位的出血风险。
(注:STEMI,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ACS,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
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共识强调,冠脉介入医生必须有足够的经验。对于有冠脉介入资质的医院和医生,经桡动脉路径PCI应占所有PCI的一半以上,每年至少开展80例。冠脉介入医生需接受适当的培训(包括在稳定和不稳定冠心病患者中的诊断性操作和介入操作,上图),随着术者操作例数增加,经桡动脉路径PCI术后患者预后更好。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