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丽君:冠脉穿孔的识别与处理策略
2012-11-28 来源:医脉通
        11月25日,在基层委员会全国巡讲(太原站)会议上,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内科郭丽君教授介绍了冠脉疾病介入治疗发生冠脉穿孔的分型、诊断与处理技巧及预防。

郭丽君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内科郭丽君教授

       冠脉疾病介入治疗的一些因素会引起一定穿孔的发生,与患者相关的因素,也有手术相关的因素。与术者操作及选择器材也有一定的关系。如,女性患者冠脉穿孔的发生率是男性的1倍,CTO病变患者穿孔的发生率>2%,特殊手术器械穿孔发生率高于单纯PTCA,球囊与血管直径比值过大时,会增加穿孔的机率。

       1、冠脉穿孔的分型
表1  冠脉穿孔Ellis分型
冠脉穿孔的分型

      2、 冠脉穿孔的诊断

       除了根据造影显示解剖学和分型来诊断,也根据临床诊断:

       早期表现:胸痛、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心脏压塞

       迟发表现:症状缓慢出现,多在术后4h左右发生,但可迅速恶化,发生率为10%左右,用硬导丝操作时要警惕。
      
        易被误诊:缺血、血容量不足/出血、迷走反射或药物反应。当患者术后出现上述表现时,需要做个床旁超声,它是快速诊断的最佳选择。

      3、 冠脉穿孔的处理

       正确判断:分型诊断和评估后果风险

       针对穿孔:临时封堵、中和抗凝、心包穿刺、永久封堵、外科手术、严密监测

       整体治疗:补液、输血;保证气道通畅,纠酸和预防感染;减少心肌缺血或换死的发生。

      4、 处理过程中注意事项

       预防再发货迟发心脏压塞:留置心包引流管至少24h,保持引流通畅

       减少和预防心肌缺血:适量中和肝素,大血管尽量避免长时间球囊封堵;避免延误外科手术时机;用肝素和Ⅱb/Ⅲa及时重新启动抗栓

       维持循环血容量和预防心力衰竭:心包血液回输

       维持血压,保证脑灌注:IABP或其他循环辅助

       预防感染

      5、 冠脉穿孔的预防

      1) 认真阅读造影结果,明确血管走行,评估手术风险,CTO病变门应对侧造影,不应盲目球囊扩张;

      2) 熟悉硬的亲水涂层导丝的使用技巧,多位体投照引导丝方向,通过病变后及时更换,注意导丝末端的位置;

      3) 选择球囊或支架时,血管比值不应过大,并避免盲目高压扩张,也不应过分依赖影像学结果

      4) 术前12h停用低分子肝素,尽量避免交叉肝素应用,术者应尽量选用自己熟悉的器械和技术。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