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于当地时间5月30日-6月3日在美国芝加哥召开。作为肿瘤学领域的国际盛会,ASCO年会每年都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顶尖学者、临床专家与科研团队,共同分享最新研究成果、探讨创新疗法、展望未来趋势。
本次年会中,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王芬教授团队的一项评估
医脉通:在今年的ASCO年会上,您和您的团队在壁报专区展示了一项关于评估伊鲁阿克在既往接受过洛拉替尼治疗的ALK阳性晚期肺腺癌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的真实世界研究。能否请您为我们解读一下该研究的主要结果?
王芬教授:
本研究是一项回顾性分析的真实世界研究,共纳入11例ALK阳性晚期肺腺癌患者,所有患者均因疾病进展或无法耐受毒性而终止洛拉替尼治疗。在接受伊鲁阿克治疗后,我们观察到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达到27%,疾病控制率(DCR)超过90%。目前的随访时间较短,仅为6.6个月,尚未达到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12个月的PFS率为66%。
安全性方面,绝大多数患者对伊鲁阿克治疗耐受性良好,仅1例患者出现3级及以上治疗相关不良事件。研究期间未观察到因不良反应导致的剂量调整或治疗终止病例。这项研究表明,伊鲁阿克在洛拉替尼经治患者群体中展现出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和可控的安全性特征,可作为此类患者的潜在治疗选择。
医脉通:该研究中,入组患者的中位治疗线数高达六线,且64%曾接受过≥2种二代TKI。基于现有数据,您认为伊鲁阿克更适合作为后线挽救治疗,还是值得尝试前移治疗顺序?对于这类高度经治患者,临床决策时需重点考虑哪些因素?
王芬教授:
本研究中,绝大多数(64%)患者曾接受过两种或以上二代TKI治疗,中位治疗线数为六线。伊鲁阿克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新型ALK抑制剂,其化学结构在嘧啶环上进行了四重优化,在临床前数据中对多个ALK位点表现出较低的IC50值,这为其在临床研究中展现出的良好疗效提供了分子基础。尽管本研究聚焦于后线治疗场景,但值得注意的是,伊鲁阿克在一线治疗临床研究中已显示出较好的疗效,中位PFS达到45.9个月。因此,我们认为该药物不仅适用于后线挽救治疗,也可作为一线治疗的选择。
在为高度经治患者进行临床决策时,建议重点考虑以下因素:首先,明确患者的耐药机制,选择能够针对特定耐药突变的治疗策略;其次,评估患者的疾病进展模式,根据局部进展或全身性进展以决定是否需要联合局部治疗;第三,评估患者的体能状态,确保其能够耐受后续治疗;最后,还需考虑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令人欣慰的是,伊鲁阿克作为国产创新药物,在获批适应症后迅速纳入医保报销范围,药物可及性较高,让更多患者能够从中受益。
医脉通:ALK阳性
王芬教授:
ALK阳性肺癌患者易发生脑转移,这是限制患者生存的重要因素。伊鲁阿克在一线治疗临床研究中已展现出良好的血脑屏障穿透能力。数据显示,该药物对脑转移患者的颅内病灶客观缓解率超过90%,中位PFS达到26.3个月。这些结果表明,伊鲁阿克可作为治疗ALK阳性脑转移患者的一种有效选择。
关于优化药物中枢神经系统活性的策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首先,考虑联合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