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言
2025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于当地时间5月30日-6月3日在美国芝加哥盛大召开,众多国际顶尖专家齐聚一堂,共享突破性研究成果与临床实践洞见。在
Q1:本次ASCO年会上,我们特别关注到INAVO120研究更新了最终总生存期(OS)的分析数据,能否请您为我们解读这一研究的最新结果?结合既往研究结果,您认为本次数据的公布对乳腺癌领域具有哪些重要意义?
Shipra Gandhi教授:
INAVO120研究是一项全球多中心、随机对照、Ⅲ期临床研究,纳入经组织或ctDNA检测确定PIK3CA突变、在辅助内分泌治疗期间或治疗完成后12个月内发生疾病进展,且既往未接受过针对局晚/转移性疾病治疗的乳腺癌患者。其中51.7%患者存在肝转移,98.8%的患者未接受过CDK4/6抑制剂治疗,具有极高危的疾病特征1。
图1.INAVO120研究设计
本次更新结果显示2,
图2.INAVO120研究PFS结果
在OS方面,伊那利塞三联方案治疗的中位OS长达34个月,较对照组的27个月显著延长7个月,整体死亡风险降低33%(HR 0.67,95%CI:0.48-0.94,P=0.0190)。
图3.INAVO120研究最终OS结果
在肿瘤缓解方面,伊那利塞三联方案的客观缓解率(ORR)为62.7%,较对照组的28.0%显著提升了34.7%(P<0.0001),且缓解持续时间更长,两组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分别为19.2个月和11.1个月。
图4.INAVO120研究的缓解结果
此外,在后续治疗中,许多接受哌柏西利联合氟维司群治疗的患者,后续还需要接受化疗或抗体药物偶联物(ADC)治疗,进一步体现伊那利塞三联方案能够有效延缓疾病进展,为患者带来持久的生存获益。总体而言,INAVO120研究的疗效结果是令人振奋的。
梁旭教授:
我对本次公布的INAVO120研究结果同样印象深刻,该数据也在本次大会的学术研讨中引发广泛热议。既往临床实践显示,PIK3CA突变的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预后较差,即便换用不同的CDK4/6抑制剂,其生存获益仍然难以实现显著突破,此类患者迫切需要一种新型疗法以延长生存。
INAVO120研究带来了新的生存希望,伊那利塞三联方案不仅显著延长了PFS,更在OS方面取得具有临床意义的积极结果。对临床决策而言,本次报告的显著OS获益也极大增强了临床应用信心。基于此,在未来临床实践中,我们需要进一步普及NGS、PCR等基因检测技术,以精准识别PIK3CA突变人群,让更多符合条件的乳腺癌患者能够从伊那利塞三联方案中获益,进一步推动乳腺癌精准诊疗的发展。
史业辉教授:
INAVO120研究今年公布的OS分析结果确实令人瞩目。从入组人群来看,内分泌耐药的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往往面临治疗选择有限、疾病进展迅速的困境。INAVO120研究带来了新的突破,在CDK4/6抑制剂联合内分泌治疗基础上加用伊那利塞,患者的PFS可实现显著获益,并且成功转化为OS获益,P值均具有统计学显著性,这一突破对内分泌耐药乳腺癌患者而言是极为珍贵的。
从临床实践来看,该结果提供了PI3Kα抑制剂+CDK4/6抑制剂+内分泌三联治疗的新范式,其展现出的生存获益深度与循证强度,将为内分泌耐药患者带来更具希望的治疗选择,对乳腺癌治疗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Q2:INAVO120研究为HR+/HER2-晚期乳腺癌的治疗带来了新突破与思考,此外,在HR+晚期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之后多种ADC药物也展现出良好的获益。请分享您在临床诊疗中将如何进行排兵布阵,进一步优化HR+/HER2-晚期乳腺癌的诊疗策略?
Shipra Gandhi教授:
在乳腺癌的临床诊疗中,治疗策略的选择尤为关键。对于携带PIK3CA突变且存在内分泌耐药的患者,临床治疗难度较大。伊那利塞三联方案取得的临床结果极具启示意义:首先,伊那利塞三联方案的中位至首次化疗时间更长(35.6个月vs 12.6个月),证实该方案可有效延迟化疗。其次,在给药途径上,伊那利塞、哌柏西利的口服给药联合氟维司群肌注给药模式,相较于传统化疗或ADC静脉给药,可降低静脉输注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保障患者生活质量。
图5.INAVO120研究的至首次化疗时间
基于此,对于携带PIK3CA突变的内分泌耐药患者,建议优先采用三联方案作为治疗选择。若疾病进展,可依据基因特征考虑其他靶向治疗,或转向化疗、ADC等治疗手段。
梁旭教授:
从当前乳腺癌治疗格局看,ADC药物(如T-DXd)虽展现出良好疗效,但其应用阶段并未覆盖辅助内分泌治疗阶段3。INAVO120研究聚焦辅助治疗阶段即判定为内分泌耐药且携带PIK3CA突变的人群,同时伊那利塞三联方案取得的PFS获益远超传统化疗。基于此,对于PIK3CA突变且存在内分泌耐药的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建议优先选择三联方案,以实现早期精准干预与更好的生存获益。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策略的落地依赖于基因检测技术的规范化应用与乳腺癌患者的精准分层。在临床实践中,需要通过基因检测(如PIK3CA突变筛查)精准识别符合该方案入组标准的患者,有望为乳腺癌个体化治疗提供新的实践范式。
史业辉教授:
从临床实践角度出发,化疗及ADC药物治疗伴随的不良反应,使得长期维持具有一定难度,因此我们更倾向于在化疗及ADC治疗前,优先应用靶向治疗与内分泌治疗。
但具体而言,对于PIK3CA突变且存在内分泌耐药的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目前尚缺乏三联方案(靶向治疗+CDK4/6抑制剂+内分泌治疗)与化疗、ADC药物直接对照的Ⅲ期研究数据。期待未来能有更多研究数据发布,进一步夯实靶向联合治疗的循证基础,为临床精准决策提供更充分的证据支撑和科学指导。
刘强教授:
我非常赞同三位教授的观点。在HR+/HER2-乳腺癌中,PIK3CA突变与ESR1突变是常见的突变类型,但二者的分布存在一定差异:ESR1突变主要见于晚期乳腺癌患者4,而PIK3CA突变在HR+/HER2-早期乳腺癌中就具有相当高的比例5。值得关注的是,携带PIK3CA突变的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具有高度侵袭性,往往预后较差,例如INAVO120研究对照组的OS仅27个月。既往临床诊疗中,对此类患者通常采取化疗治疗,而伊那利塞三联方案提供了新的选择,正如Shipra Gandhi教授所提到的,伊那利塞与哌柏西利均为口服给药,氟维司群为肌注给药,相比静脉给药的化疗治疗更易被患者接受,并且其长达17.2个月的PFS显著超越化疗,验证了伊那利塞三联方案是兼具疗效与耐受性的治疗新选择。
Q3:伊那利塞三联方案凭借其优异的临床研究成果已在多个国家地区获批,为乳腺癌患者提供了全新治疗选择,能否请您结合临床实践,分享伊那利塞在真实世界中的应用经验,并具体阐述其联合方案在疗效提升、安全性管理以及患者长期获益等方面的突出表现?
刘强教授:
在中国,伊那利塞不久前刚刚获批上市,临床应用经验有限,但从INAVO120研究数据看,伊那利塞三联方案具有整体可控的安全性,患者的耐受性及治疗依从性良好,停药率仅6.8%。
图6.INAVO120研究的安全性结果
对于常见的
Shipra Gandhi教授:
从INAVO120研究数据来看,伊那利塞三联方案整体安全性可控。其中所有级别高血糖发生率为63.4%,对此,建议在临床实践中尽早进行管理:对于基线存在代谢异常的高危人群,例如肥胖患者或
梁旭教授:
INAVO120研究中亚裔人群占比达38.2%,我们中心是INAVO120研究的重要参研单位,入组患者数量位居全球第二,中国患者的积极参与为研究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撑,其疗效与安全性结果对中国临床实践具有较高参考价值。此前,我们中心亦参与多项PIK3CA相关临床研究,结合多阶段研究经验来看,伊那利塞具有总体可控的安全性特征。
对于高血糖这一常见不良反应,本次大会报告的一项ⅠB期研究数据显示,即使在糖尿病前期/肥胖的PIK3CA突变、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中,伊那利塞治疗的安全性仍处于可控范围6。在临床实践中,高血糖可通过强化全周期血糖管理策略以实现更好控制:首次用药同时可启动血糖监测,同步开具二甲双胍作为基础控糖药物。鉴于高血糖多在用药后1-2周内显现,需建立早期预警机制,监测到血糖异常即启动个体化干预方案,确保治疗安全性与连续性。
史业辉教授:
高血糖是临床应用PI3Kα抑制剂常见的不良反应,从作用机制的角度,由于PI3K通路参与血糖代谢调控,相关抑制剂可导致代谢通路异常,使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加剧,非糖尿病患者亦可能出现血糖异常升高。
在中国临床实践中,乳腺癌患者合并基础高血糖的比例较高。目前临床已积累部分管理经验(如前述预防性使用二甲双胍等),但该类人群的用药安全性及精细化管理仍待进一步探索。一方面,对于基线血糖异常患者能否应用伊那利塞及具体控糖方案仍需更多数据支撑;另一方面,常用控糖药物如二甲双胍,在部分患者中可能引发消化道反应,GLP-1抑制剂等新型降糖药物在乳腺癌患者中的适用性有待更多验证。期待未来能够通过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的双向探索,为临床决策提供更全面的循证依据,进一步优化这类患者的管理路径。
Q4:在乳腺癌治疗中,CDK4/6抑制剂在高危早期乳腺癌辅助治疗中的应用逐渐广泛,对于存在PIK3CA突变且辅助治疗阶段接受过CDK4/6抑制剂治疗的HR+/HER2-乳腺癌患者,后续治疗选择成为新的诊疗难题。结合INAVO120研究数据及现有循证医学证据,谈谈您会如何为这类患者制定治疗方案?未来还有哪些方向值得探索?
Shipra Gandhi教授:
随着
综上,对于内分泌耐药且既往接受过CDK4/6抑制剂治疗后复发并携带PIK3CA突变的患者,我更倾向于选择PI3Kα抑制剂联合治疗方案。同时期待未来有更丰富的临床循证依据,以进一步优化治疗决策。
梁旭教授:
目前关于CDK4/6抑制剂辅助治疗后复发患者的治疗数据尚不充分,结合临床实践来看,若患者不属于继发性内分泌耐药,可尝试应用CDK4/6抑制剂+PI3Kα抑制剂+氟维司群的三药联合方案。若患者在CDK4/6抑制剂治疗期间即出现疾病进展,我更期待INAVO121研究数据(伊那利塞联合氟维司群在既往接受CDK4/6抑制剂治疗后进展患者的疗效),能够为后续治疗决策提供新的指导7。
史业辉教授:
我基本认同前述两位教授的观点。当前针对CDK4/6抑制剂治疗后进展患者的治疗选择缺乏循证医学证据,更多是结合临床经验判断。对于CDK4/6抑制剂治疗后进展的患者,我更倾向于采用INAVO120研究中的三药联合方案进行解救治疗;而对于CDK4/6抑制剂治疗期间进展的患者,考虑进一步探索CDK4/6抑制剂与PI3Kα抑制剂的协同作用8,若协同增效作用明确,也不排除尝试三药联合方案,但仍然期待未来有更多治疗选择和研究数据涌现,为临床提供更多参考。
刘强教授:
HR+/HER2-乳腺癌中早期即有40%左右患者存在PIK3CA突变,这类患者具有较强异质性。我们团队的一项研究表明,CDK4/6抑制剂的耐药机制与PAM通路过度激活密切相关,这提示针对CDK4/6抑制剂治疗后耐药患者,PI3Kα抑制剂与CDK4/6抑制剂联合仍然具有治疗潜力9。
伊那利塞作为高选择性靶向PI3Kα亚基的新型PI3Kα抑制剂,相比传统药物具有更精准的作用机制,有望通过抑制PI3Kα活性,从源头阻断PAM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为HR+/HER2-乳腺癌尤其是CDK4/6抑制剂耐药患者提供更优解决方案。同时,PAM通路不仅是内分泌耐药的关键驱动因素,在抗HER2治疗及化疗耐药方面同样具有重要影响10,相信伊那利塞在乳腺癌治疗领域将展现出更广阔的应用前景,为更多乳腺癌患者带来更好获益。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