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热(Q fever)是贝纳柯克斯体(Coxiella burnetii)感染引起的一种世界性分布的人兽共患病,临床表现多样,可累及脑、肺脏、肝脏、心脏瓣膜、血管、骨关节等部位。Q热侵入人体网状内皮系统可引起多系统
只有早期明确病原体并进行针对性治疗,才能有效改善预后。近期,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周
一名68岁男性患者因
-体格检查:右下肺底可闻及湿啰音,二尖瓣及主动脉瓣听诊区可闻及杂音,双下肢散在瘀点及瘀斑。
-实验室检查:红细胞沉降率90mm/h,C反应蛋白15mg/L,
-
-肾活检:符合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图2-5)。
图1. 超声心动图显示重度主动脉瓣反流(a),经食管超声检测到主动脉瓣上存在赘生物(b,红色箭头)
图2. 肾脏免疫荧光(原始放大倍数,×200)
图3. 光镜检查结果
(a)过碘酸-
(b)马松三色染色显示内皮区、系膜区及上皮下区存在嗜品红沉积物(原始放大倍数×400)。
(c)过碘酸-希夫染色显示急性肾小管损伤,特征为刷状缘消失(黑色箭头)及炎症细胞浸润(红色箭头,原始放大倍数×200)。
(d)苏木精-伊红(H&E)染色显示肾小管内有红细胞管型(原始放大倍数×200)。
图4. 电镜显示系膜区(黑色箭头)和内皮下(红色箭头)存在电子致密物沉积(原始放大倍数,×12000)。
图5. 切除的主动脉瓣
(a)主动脉瓣光镜检查显示淀粉样变性,特征为淡染、无定形物质(箭头,苏木精-伊红染色,原始放大倍数×200)。
(b)刚果红染色阳性(原始放大倍数×200)。
(c)刚果红染色切片在偏振光显微镜下呈苹果绿双折光(原始放大倍数×200)。
综合上述表现,高度怀疑为
患者接受了主动脉瓣置换术(图6)。值得关注的是,心脏赘生物的宏基因组下一代测序检测到贝纳柯克斯体(37,297条读数)。随后,患者接受
图6. 主动脉瓣置换术中观察到主动脉瓣赘生物形成(a)(b)
本病例强调,在诊断感染相关性肾小球肾炎时,需考虑感染性心内膜炎(尤其是贝纳柯克斯体所致者)这一潜在病因,对于有相关暴露史(如从事牧羊工作)的患者更应重点关注。整合宏基因组下一代测序等先进诊断工具,对明确致病菌及指导针对性抗菌治疗起到了关键作用。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