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骅教授:免疫联合,破局重生,重塑多发性骨髓瘤治疗格局丨CSCO第九届血液肿瘤学术大会
2025-07-25 来源:医脉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医脉通编辑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2025年7月11日-13日,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携手CSCO白血病专家委员会、淋巴瘤专家委员会及骨髓瘤专家委员会联合主办的“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第九届血液肿瘤学术大会”在哈尔滨举办,全国血液肿瘤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就血液肿瘤疾病的规范化诊疗进行了深入分享与探讨。与会期间,医脉通特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阎骅教授接受采访,谈一谈2025 EHA会议中有关多发性骨髓瘤(MM)的未来治疗方向。



医脉通:


2025 EHA大会关于多发性骨髓瘤的研究成果中,您认为哪一项或哪一类突破具有变革性意义?它对当前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带来了怎样的改变?


阎骅教授:


本届EHA会议带来的骨髓瘤新进展显得尤为重要和令人鼓舞。我们看到,以CAR-T细胞疗法和双特异性抗体为代表的免疫治疗正大放异彩,尤其是在联合治疗策略上,为我们努力攻克如髓外骨髓瘤、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RRMM)、多重耐药骨髓瘤等临床难题带来了全新的曙光。本次EHA大会上,我专门就此与美国的Munchi教授进行了深入的沟通。


首先提到的是GPRC5D双抗联合PD-1抑制剂治疗RRMM的Ib期临床研究TRIMM-3研究。该研究诠释了当前以及未来MM免疫治疗的核心发展趋势,那就是“组合(Combination)”。通过联合多种基于免疫的疗法,在不显著增加毒性的前提下,最大化地提升治疗反应的深度与持久性。TRIMM-3研究的精妙之处在于其协同作用的逻辑:它不仅用双特异性抗体精准靶向了肿瘤细胞表面的GPRC5D抗原,更通过联合抗PD-1抗体,解除了T细胞的抑制状态,从而极大地增强了由双抗所激活的T细胞的杀伤效能,实现了“1+1>2”的治疗效果。研究结果最终ORR为70%,≥VGPR为66%,且药物安全性可控。


其次,免疫治疗真正的突破来自于联合,特别是靶向不同抗原的“双免”联合。另一项研究将靶向GPRC5D的塔奎妥单抗与靶向BCMA的特立妥单抗联合,如RedircTT-1研究所示,这种“双靶点”策略有望克服单靶点治疗可能出现的抗原逃逸问题,就此获得临床高缓解率。因此,我认为,类似的“免疫组合”策略将很快从前沿探索发展为未来的标准治疗,为患者带来更深、更持久的缓解,这是我们下一个阶段最明确的治疗演进方向。


1753410305836337.jpg

阎骅 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血液科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副教授

全科医学科执行主任

国际医疗部副主任

主攻多发性骨髓瘤机制和临床研究,作为主要负责人搭建骨髓瘤研究平台

先后赴美国M.D.Anderson Cancer Center、麻省总医院做访问学者

省部级课题8项(第一负责人),科技部863计划1项(副组长),在Blood, Leukemia, Hematologica等杂志发表20余篇SCI文章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理事会常务理事

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CSCO)执行委员会委员

中国CSCO多发性骨髓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委员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浆细胞学组委员

中国女医师协会血液专委会委员

上海女医师协会医学科普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亚洲骨髓瘤网(AMN)委员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