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WCLC | PANDA-1研究惊艳亮相,替雷利珠单抗为更多肺癌患者创造治愈可能
2025-09-12
关键词: WCLC NSCLC

前言


2025年9月6日至9日,全球瞩目的世界肺癌大会(WCLC)在西班牙巴塞罗那盛大召开。作为全球极具影响力的肿瘤学盛会之一,WCLC始终聚焦于肺癌及其他胸部恶性肿瘤的前沿研究与临床治疗进展,汇聚全球顶尖专家学者共襄盛举。本届大会报道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专家团队主导的PANDA-1研究,引发业内学者广泛关注[1]。该研究旨在系统评估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在不可切除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作为转化治疗策略的潜力,为未来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参考。


值此盛会之际,医脉通有幸邀请到PANDA-1研究PI,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车国卫教授接受专访,对PANDA-1研究的核心数据与临床价值进行深入剖析并分享其独到的专业见解与学术洞见。车国卫教授在采访中表示:“我认为免疫治疗带来的是一场深刻的变革,有望真正使肺癌从一种致死性疾病转变为可长期控制的慢性病,甚至最终实现治愈。”



研究设计


本研究为一项Ⅱ期临床试验,纳入经组织学确诊的Ⅲ期NSCLC患者,所有患者在基线评估中被判定为初始不可切除。入组患者接受2-4周期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诱导治疗,随后由多学科诊疗团队(MDT)进行综合评估,以指导后续治疗选择,包括手术或放疗(RT)。所有患者完成根治性局部治疗后均接受最长为期1年的替雷利珠单抗联合或不联合化疗的巩固治疗。研究的主要终点为基于根治性治疗分析集的1年EFS率,次要终点包括手术转化率、pCR率、MPR率、EFS、OS及安全性等。


图片

图 PANDA-1研究设计


研究结果


截至2025年7月,本研究共纳入41例患者,其中包括14例ⅢA期患者、21例ⅢB期患者及6例ⅢC期患者。在26例已完成诱导治疗并接受MDT评估的患者中,ORR达到96.2%,临床降期率为84.6%(22/26)。仅有3例患者因个人原因退出研究,20例患者接受了根治性手术及术后替雷利珠单抗辅助治疗,手术转化率为76.9%。在接受手术治疗的20例患者中,pCR和MPR率分别为55.0%和85.0%,病理降期率达到90.0%(18/20),所有手术患者均实现了R0切除。此外,另有3例患者接受了根治性放疗及替雷利珠单抗巩固治疗。研究结果显示,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方案整体安全性良好,未发生因TRAE导致的治疗中断、手术取消或死亡病例。


图片

DM_20250912180938_001.png

DM_20250912180938_002.png

DM_20250912180938_003.png

DM_20250912180938_004.png

图 PANDA-1研究关键结果


研究结论


在Ⅲ期NSCLC患者中,采用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方案进行诱导治疗,初步显示出令人鼓舞的抗肿瘤活性,且安全性良好。多数患者成功实现疾病转化并接受了根治性手术治疗。目前研究仍在持续招募受试者,疗效与安全性数据将继续接受随访与评估。


免疫治疗颠覆肺癌治疗格局,PANDA-1研究或为更多患者创造手术机会


车国卫教授指出,免疫治疗的引入已深刻改变了晚期及局部晚期肺癌的治疗格局。当前,随着外科与内科领域的不断进步,MDT模式逐渐成为国内外广泛推崇的实践模式。通过整合多学科专业优势,在患者初诊阶段为其制定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方案,以提升患者整体临床获益。


此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肺癌中心4000余例Ⅲ期肺癌患者的回顾性分析数据显示,无论ⅢA期、ⅢB期还是ⅢC期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其5年生存率均显著高于未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充分体现了外科手术在Ⅲ期肺癌患者中的关键临床价值,车国卫教授介绍道。此外,基于RATIONALE-315等多项Ⅲ期临床研究数据结果,围术期免疫联合化疗治疗策略已在可切除局部晚期NSCLC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在显著改善患者生存预后的同时,也成为了当前临床标准治疗方案。基于此,PANDA-1研究应运而生,旨在探索通过转化治疗为更多原本不可手术的患者创造接受手术治疗的机会,从而使其获得手术带来的长期生存获益,车国卫教授指出。


车国卫教授介绍,PANDA-1研究主要聚焦于不可切除Ⅲ期NSCLC患者,其中多数病例属于T4期或N3期,具有较高的疾病复杂性和治疗挑战性。该研究旨在评估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作为诱导治疗方案为该人群创造接受手术治疗机会的可能性。研究预计将为临床实践提供三方面的重要启示:第一,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在不可切除Ⅲ期NSCLC患者中用于转化治疗的安全性与可行性;第二,特定分子生物标志物在指导个体化治疗决策中的潜在价值;第三,肿瘤病理组织异质性对后续系统治疗策略制定的影响。


PANDA-1研究结果振奋人心,惊艳疗效体现多学科管理优势


PANDA-1研究自2024年7月启动入组,纳入对象为经基线评估确定为初始不可切除的Ⅲ期NSCLC患者,包括T4肿瘤侵犯重要器官无法进行R0切除、多站N2转移/融合大块N2转移、或N3转移的患者。所有入组患者接受2至4个周期的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的诱导治疗,随后由MDT对其手术可行性进行重新评估。


对于经评估具备手术条件的患者,实施根治性手术治疗;而对于评估为仍不可切除的患者,则继续接受根治性放疗。所有患者完成根治性局部治疗后均接受最长为期1年的替雷利珠单抗辅助治疗。研究的主要研究终点为1年EFS率,次要终点包括手术转化率、pCR率、MPR率以及安全性等。


根据本次WCLC会议报告的数据,本研究截至目前共入组41例患者,26例患者已完成诱导治疗,ORR高达96.2%。经MDT评估后,20例接受了手术治疗,手术转化率达到76.9%。在接受转化手术治疗的20例患者中,pCR率和MPR率分别达到55%和85%。车国卫教授强调,PANDA-1研究目前的阶段性结果提示,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诱导治疗所取得的病理缓解效果令人振奋。上述临床获益充分体现了多学科协作模式在复杂病例管理中的显著优势,这为后续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了坚实信心。


“物质决定意识”的真实写照,免疫治疗或为临床带来观念改变


PANDA-1研究不仅在疗效方面表现出色,同时展现出多个具有临床价值的亮点。车国卫教授表示,该研究在每位患者的诊疗过程中均贯彻了MDT模式,并依据MDT团队的评估结果在治疗过程中动态调整治疗方案,从而有效降低了化疗、手术及放疗可能引发的不良反应与并发症风险。此外,研究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医疗理念,通过由三位专家共同参与的患者沟通机制,使患者感受到充分的尊重与重视,从而维持了良好的治疗依从性,并提升了整体就医满意度。


关于研究中所采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替雷利珠单抗,车国卫教授表示,其在临床研究与实践中的表现显著优于预期,进一步增强了临床医生对其广泛应用的信心。免疫治疗的出现真正改变了肺癌治疗的临床格局,推动新辅助治疗成为新的标准方案,并显著提升了患者的生存获益。车国卫教授强调,免疫治疗开启了肺癌治疗的新时代。基于其在多项临床研究中积累的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临床实践正围绕免疫治疗不断重构治疗策略与路径。


“我认为免疫治疗带来的是一场深刻的变革,有望真正使肺癌从一种致死性疾病转变为可长期控制的慢性病,甚至最终实现治愈。”车国卫教授如是说道。


屏幕截图_12-9-2025_175946_mp.weixin.qq.com.jpg



参考文献
1.Jiewei Liu, et al. Tislelizumab plus chemotherapy followed by surgery or radiotherapy and adjuvant tislelizumab in unresectable stage III NSCLC (PANDA-1). 2025 WCLC, MA 01.05.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