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30日下午,杜昕教授代表全体研究人员在会场发布了研究的主要结果。同时,本研究也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同期发表,这也是我国心衰领域原创性研究首次在该期刊发表。 研究背景 每年 研究介绍 PANDA-II试验是一项多中心、平行设计、多周期、群组随机对照试验,在全国12个省份的县级医院中开展,每年流感季研究医院按1:1的比例,根据不同省份分层,进行随机分组,干预组的医院在出院前为心衰患者提供免费流感疫苗接种,而对照组的医院建议患者在当地社区自费接种流感疫苗。研究对象是成年中重度心力衰竭(NYHA III-IV 级)患者,且无流感疫苗接种禁忌证。招募工作在三个连续的冬季进行,从每年 10 月到次年3月,时间跨度为2021年至2024年。主要结局事件为12个月内全因死亡及全因再住院的复合终点,排除出院后30天内发生的事件,以及中国北方研究点夏季发生的事件。采用两水平分层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干预效果,模型将研究时期(年份)作为固定效应,医院和医院时期作为随机效应,删失事件被排除在外。 研究结果 在2021年12月3日至2024年2月14日期间,164家医院共招募了7771名心衰患者,平均年龄为 71.9 岁,47.2%为女性,45.9%为NYHA IV 级,24.2%的患者LVEF<40%。共有3570人被分配到流感疫苗接种组,4201人被分配到对照组。(图1) 图1:研究流程图 流感疫苗接种组中,3368 名患者(94.4%)接种了流感疫苗,而在常规照护组中仅有21名患者(0.5%)接种了流感疫苗。在疫苗接种组中,有1378人(41.2%)出现了主要终点事件,在对照组中有1843人(47.0%)出现了主要终点事件(OR 0.83 [95%CI 0.72-0.97];P= 0.019)。在校正后的模型中,治疗效果仍具有显著性(aOR 0.85 [95%CI 0.72-0.99];P= 0.042),而在聚类水平的线性回归分析中,组间差异为 -0.037。(表1)给27名心衰患者接种疫苗,能预防1例1年内死亡或再入院。 表1:研究的主要终点事件 主要终点事件在不同亚组中结果也是一致的(表2)。包含所有随访期间排除事件(出院后1月,非流感季事件)的事后分析也显示,流感疫苗接种组有较低的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OR为0.82(95%CI 0.70-0.96;P=0.012)。疫苗接种组中出现严重不良事件的比例(1809 人,占52.5%)显著低于对照组(2426人,占59.0%;OR为0.82 [0.70 - 0.96];p = 0.013)。 表2:研究的主要终点事件 研究结论 对于 将流感疫苗接种纳入心衰患者日常管理中,可能能为这一高危人群提供一种普便适用,简单,有效,安全的治疗策略,惠及更广大的心衰人群。 专家简介 杜昕 教授 北京安贞医院心力衰竭与 目前担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临床研究学组副组长、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临床研究学组组长,同时为《Circulation》、《JACC》、《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等杂志编委,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十三五”国家重点攻关计划等多项科研项目,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The Lancet 》、《Circulation》、《JACC》、《European Heart Journal》、《Hypertension》、《Stroke》等杂志发表论著多篇 董建增 教授 北京安贞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省遗传性心血管病医学重点实验室负责人 目前担任中国控烟协会理事、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委员及精准医学学组组长、河南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慢病 马长生 教授 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内科中心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 国家卫健委首批“国家杰出医师”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 国际知名心血管病专家,在房颤导管消融领域具有开创性贡献。1998年完成国内首例房颤导管消融术,开创中国房颤介入治疗新时代。首创阵发性房颤“单导管”术式,并改良推广原创“2C3L”术式,成为国内主流且高效安全的治疗方案。每年完成房颤导管消融手术数量及效果居国际先进水平。目前担任《Circulation》副主编、《PACE》主编,以及国内外30余种学术期刊编委。主持国家“十五“、“十一五“、“十二五”、 “十三五”、 “十四五”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多项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主编《 张宏家 教授 北京安贞医院党委书记 长期致力于心血管外科的临床医疗及基础研究,有丰富的心血管外科工作经验,特别是在大血管疾病、 Craig Anderson 教授 澳大利亚健康与医学科学院院士,现任世界卒中组织主席。自2005年起担任乔治全球健康研究院脑健康项目负责人,2017年起任新南威尔士大学医学院神经病学与流行病学教授。现任《Cerebrovascular Diseases》主编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troke》副主编,并被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聘为特聘教授暨新成立的国际临床试验与转化医学中心(CCTM)主任 作为卒中领域的先驱人物,Anderson教授在卒中患者急性期血压管理方面作出开创性贡献,急性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