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急诊医生被停职、离岗培训处理……
2025-07-07 来源:“老叶说医”微信公众号
关键词: 患者投诉 医患关系

6月14日18时,一名女性患者因出现干呕、眩晕等身体不适症状,在家属陪同下前往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就诊。


据家属表示,接诊陈医生在没有询问患者病因的情况下,直接开具“CT”检查。而当他拿到检查结果返回时,医生却又说:“看不出问题,可能是‘眩晕症’,先去打个针。”


这下患者家属不高兴了,认为陈医生诊断随意,不够规范。于是,在大江网“问政江西”上发帖投诉,反映陈医生诊疗不严谨,希望监管部门对该问题进行核实。


1751879704360806.jpg


景德镇市卫健委迅速介入核查,认为涉陈医生沟通意识薄弱、服务态度欠佳、流程不规范,对其作出停职离岗培训处理。


清代内乡有位县令,他的行政理念有六个字:一曰天理,二曰国法,三曰人情。


不可否认,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到绝对纯粹和绝对高尚,那是再好不过的了。


但烟火人间,谁敢保证自己一尘不染,诸行无差,说的每句话、办的每件事、交往的每个人都能经得起上帝视角审视?


若真有这种人,不是神,就一定是岳不群式的伪君子。


这件事中,医生对错姑且不说。但只要被投诉,就必须停职学习,还必须取得患者谅解并上传对方“满意”的录音,才能重回岗位,好像已经成为医疗行业对投诉的处理招牌动作


最典型的一个例子,有一名身体残疾的低保患者,有高血压和腔梗史,隔三差五就到医院强烈要求住院。


为什么要反复住院?


因为他住院报销比例极高,几乎90%左右。这还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他还买了一个保险,住院一天,可以获赔护理费120元。所以经常来医院要求住院,即使医生诊断不需住院,也强烈要求住院,否则就打12345投诉医生拒诊。


多年来,都是如此。


但近年来,医保严查,医院也不敢收住了。


于是,他就拨打了12345,将医生投诉了。


结果,最终医院领导责令医生自行跟随“120”急救车登门道歉,并将他接到医院住院。


一个本该救死扶伤的医生,硬是被投诉整成了“包满意”。


由此可见,想要从根本上解决患者投诉问题,不是单纯让医生“看好病”、“服务好”、“沟通能力强”就可以实现的。更不是出于舆情压力太大,牺牲医生息事宁人,就可以杜绝的。


景德镇第一人民医院的这起投诉事件发生后,许多业内同行,都为陈医生愤懑不平,觉得医院、卫健委逢诉必罚,有失偏颇,寒了医护人员的心。


那么医院硬气一点,卫健委担当一点,是不是就能减少一些投诉?


理论上是这样,但深层上未必这样。


为什么?


因为医患之间,遇到了矛盾,轻辄投诉,重者发生言语、肢体冲突,再重者,可能会有伤医事件。


取其轻,避其重,无疑是上策。


大家都知道,其实大量针对医护人员的投诉,都是无理投诉。


但无理投诉也是一种医患矛盾的体现,同时,患者的投诉也是化解医患矛盾的一种方式,你不能让无理投诉成为无效投诉。


为什么?


因为,对于患方来说,他们往往认为自己处于弱势的一方,投诉是他们表达诉求的一种方式,如果没有表达诉求的渠道,便会对医院产生怒火,对医生产生怨气,无处宣泄,就有可能从酝酿出更大的矛盾。


这也就是为什么医院和主管部门,都鼓励患者投诉的原因。


因为投诉能解决大部分微小的矛盾,医院接到投诉后,通过调解、和稀泥的方式,就能化解医患矛盾,这是医院乐意见到的。


说句实话,其实也不会对医护人员进行什么实质性处罚,最多让你停职离岗休息一段时间。老叶我觉得,这其实也是对医护人员一种另类保护和爱护。


所以,大家要学会换一个角度想问题,不能钻牛角尖。牢骚太盛防肠断,学会接受,是人生的必修课。


中国有古话: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但很多人都忽略了后面还有一句话:人善人欺天不欺,人恶人怕天不怕,善恶倒头终有报。


坦诚而言,大部分患者和家属都是很好的,能理解和尊重医护人员。不讲理的还是少数。但就是这些极少数,却成了医患关系的压缩机,医护心理的制冷剂。


除却君身三重雪,天下谁人配白衣。有很多时候,遇见是一种冤孽,但又无法逃避,命中注定。就像聊斋志异里的宁采臣遇见聂小倩,魑魅魍魉,皆是心魔的倒影。


来源:“老叶说医”微信公众号,作者:叶正松

原标题:《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陈医生被停职离岗培训处理!》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2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