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源性面部过度填充综合征研究现状
2025-06-20 来源: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作者:杨亦,孟雪勇,张骏,黄金龙,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省中医院)整形外科,辽宁省人民医院整形美容外科,


随着注射填充材料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患者寻求非手术面部美容及抗衰老治疗[1]。各种填充材料被开发出来,包括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羟基磷灰石钙、胶原蛋白、液体硅酮、聚四氟乙烯、聚乳酸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等[2-3]。在过去30年,采用面部填充材料改善面部形态得到了普及[4-6]。美国整形外科学会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2017年进行的324万例微创美容干预患者中,有234万例是HA、羟基磷灰石钙、聚左旋乳酸等在内的软组织填充注射,较2012年增长了40.6%[ 7]。几乎所有面部区域都有针对性的填充,包括嘴唇、太阳穴、下颌、鼻部和脸颊等[8-12]。随着注射填充数量的增加,其并发症数量也有所上升[13]。


医源性面部过度填充综合征(iatrogenic facial overfillingsyndrome,IFOS)又称为“馒化脸”,是由于医师对面部过度填充,从而出现不自然的肿胀感,类似于馒头的外观。2018年,Lim[ 14]首次讨论了关于面部过度填充综合征(facial overfillingsyndrome,FOS)的概念,他认为FOS是面部体积的过度增加导致面部功能解剖和形态的扭曲。此外,他还指出面部填充剂过量可能是由于对面部的初步评估不准确、填充剂选择不恰当、产品注射层次不正确以及过度追求真皮填充剂提升效果造成的;2024年,他再次发表了关于FOS的文献,进一步论述了FOS的病因、症状、诊断及治疗[15]。然而,由于IFOS的复杂性,目前尚无关于该症候群的诊断和治疗的金标准。现就目前IFOS的相关文献作一综述,以提高对IFOS的认识。


1病因及相关发病机制


IFOS的病因复杂,主要可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注射填充材料种类繁多,包括HA、再生材料、脂肪、各种永久性填充物,甚至液体石蜡等非法填充物;另一方面,由于面部解剖结构的个体差异,注射医师对衰老机制的深层理解不足,以及缺乏规范的操作训练,从而导致注射层次及产品选择不当,这些因素均可能引发IFOS的发生。


理想的填充剂应具备以下特性:使用便捷,效果持久,生物相容性好,不引起过敏反应,不致癌,不迁移,成本低廉,可在室温下运输和储存,保质期较长,结果具有良好重复性,并已获得相关部门的批准。目前,市面上大多数填充剂虽具备其中许多特性,但并非全部[16]。HA是一种由2个二糖(N-乙酰氨基葡萄糖和D-葡糖醛酸)组成的糖胺聚糖,最初从玻璃体液中分离出来,随后在各种组织或液体中被发现,尤其是在关节软骨和关节液中[17]。由于其高吸湿性、优良的黏弹性、生物相容性及无免疫原性等特点,HA已成为目前最常用的面部注射填充材料之一[18]。注射用HA的主要区别在于其浓度、颗粒大小、交联密度和弹性模量,同时还需考虑成本、所需针头尺寸、维持时间、硬度、水合作用、利多卡因的存在与否及交联技术类型[19]。通常情况下,对于深层真皮注射,建议使用大颗粒、高密度的HA填充剂,而对于细纹和皱纹,推荐使用颗粒较小、密度较低的HA填充剂[17]。交联可能影响填充剂的寿命及其在皮肤中的扩散;理论上,更高的交联度可以延长其临床半衰期。与其他注射填充剂相比,HA填充剂的持久性是其重要优势。HA填充剂在体内通常能持续至少6个月,最长可达2年。另一个显著优点是其可通过HA酶进行溶解的潜在可逆性,而其他不可降解或永久性注射填充物则需要手术切除[18]。虽然HA维持时间为6个月至2年,但部分患者在注射超过2年后,面部特定区域仍长时间存在“浮肿”现象,这可能是由于HA的持续存在所引起[20]。目前,对于HA在不同部位持续存在的原因尚不明确。HA具有高达其体积1000倍的结合水能力,如果医师对其适用范围、用量及填充层次评估错误,均可能导致不理想的填充效果[21]。部分医师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过量填充HA,最终导致患者面部因过度填充而出现“馒化脸”。


常见的再生材料包括聚左旋乳酸、聚己内酯、羟基磷灰石等,这些材料可以促进组织生长,并可能刺激成纤维细胞分泌胶原蛋白,从而达到填充和抗衰老的效果。然而,部分医师对再生材料的效果评估不准确,可能导致面部软组织的非正常增生或“馒化”现象[3]。在临床工作中,一些因面部注射生长因子而出现“馒化”现象的患者,经追溯病史发现,他们使用的注射产品往往是面部涂抹类的妆字号产品,并不具备组织内注射的适应证。


自体脂肪移植的成活率在文献中报道为30%~50%[22]。不同的脂肪处理方式、注射方法和填充部位等因素都可能影响脂肪的成活率。脂肪移植操作者对脂肪成活率的预估不准、审美差异等均可能导致脂肪移植过量。一些操作者可能未经过适当的培训或认证,不熟悉解剖结构,并且一直基于面部衰老是由于体积损失的理论进行治疗,认为仅靠局部的填充即可延缓甚至逆转衰老,为患者提供了不恰当的抗衰方案,如本应进行面部提升治疗的患者选择了容量填充,最终可能导致移植物下垂、移位,加重组织臃肿,产生面部过度填充的现象。部分非执业医师曾给患者注射液体石蜡等材料,用于面部增容和抗衰治疗。还有一些材料,如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即“奥美定”,曾用于填充体表软组织凹陷性缺损、增加组织容量,如隆乳、隆颞、隆颧、隆颊、隆臀等。然而,2006年4月30日,由于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填充引起的并发症及材料本身的毒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撤销了其医疗器械注册证书,全面停止了其生产、销售和使用。但仍有一些患者接受了聚丙烯酰胺水凝胶的注射,导致不良后果。此外,有些患者因治疗方案不当而加重了原有症状。一些医师给有生长因子类产品注射史并存在面部软组织持续增生的患者注射曲安奈德,以达到局部萎缩的目的。不过,这种做法尚未经过长期随访和疗效验证,也缺乏统一的配比和注射方案,仅依赖医师的个人经验,缺少循证医学证据,仍需大样本数据来证明其疗效。同时,一些患者在接受曲安奈德等激素类药物治疗后出

现了注射部位瘙痒、局部红肿等炎症反应。


2 IFOS的表现


2.1症状与体征


面部过度填充是注射填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之一,相较于血管栓塞、感染等并发症,它的危险性较低。这种情况是一个慢性的、长期的过程,因此未引起广泛的关注。另外,诊断不足也是因为许多医师对IFOS缺乏了解。近年来,由于在面部大量使用各种填充剂,IFOS变得越来越常见。面部过度填充患者具有一些共同的面部特征,包括饱满的前额、面中部、颏部和唇部。额部过度饱满可呈现出类似“寿星公”样的额头;面中部过度饱满则会导致夸张的“苹果肌”或“馒化脸”;颏部过度饱满可能形成“女巫”样下颌;唇部过度饱满表现为“香肠嘴”。在严重情况下,面部可能发生变形,显著改变患者容貌。除了外观的变化,许多面部过度填充的患者还出现面部皮肤敏感、瘙痒,面部软组织胀痛及皮下结节等症状。一些患者甚至由于在非正规机构注射不合规产品,其中含有未知浓度和剂量的再生材料,以及超适应证使用的仅适用于皮肤表面促进再生的生长因子类产品,导致面部软组织持续、不受控制的增生。这类患者往往长期承受生理和心理的双重压力,出现焦虑、抑郁等精神状态,严重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


2.2影像学表现


超声和磁共振对IFOS患者具有诊断价值,还可以指导后续治疗。由于许多IFOS患者具有复杂的注射填充史,影像学检查有助于临床医师评估产生过度填充样外观的原因。这种外观可能由不同原因引起,包括HA类产品的局部堆积、脂肪填充过量或成活率较高引起的局部脂肪堆积,以及再生材料刺激软组织的局部增厚。影像学检查通过不同参数明确病因,有助于后续治疗。


2.2.1超声在患者初次就诊时,建议首先进行面部超声检查,以确定并记录先前注射填充剂的位置。Chai等[23]对各种填充材料的超声特征进行了总结和分类。亲水性填充物通常以凝胶形式存在,易于声波穿透,超声表现为低回声或无回声[24]。疏水性填充物多由合成材料制成,含有微球,能够引起声波的强反射,超声表现为高回声[25]。HA类产品局部堆积在超声检查中呈现边界清晰的低回声,按压可变形,并且可以通过超声识别出注射填充的层次,判断其是否位于脂肪层或骨膜层,或者是全层弥漫分布等[26]。在超声引导下,可以注射HA酶以实现HA的精准溶解。而再生材料,如聚己内酯、聚左旋乳酸等通常在超声检查中难以检测,仅表现为局部软组织的增厚,可能伴有或不伴有回声增强现象,皮下组织层次不清晰,结构略显紊乱,组织内部可见不均匀回声区,其回声特征与周围正常组织相似,边界模糊。超声影像下,移植脂肪显示为等回声区或不均匀低回声区,边界清晰,无显著包膜,且周围脂肪组织呈现回声增强。羟基磷灰石钙在超声下表现为片状高回声区,弥漫于组织间隙,边缘不清晰,深层组织显示较差。另外,高回声区伴随后方回声增强现象提示钙化。硅酮油在超声下呈现皮下组织模糊,显示为云雾状、弥漫性细微高回声区,内部结构不清晰,深层组织及骨膜显示不清。超声对临床上明显的局灶性结节和近期注射诊断效率较高,分


辨率优于磁共振成像。然而,超声的局限性包括深度分辨率较低,依赖操作者,并且为实时模式,留存的静态影像提供的信息有限等。此外,部分填充产品,如HA,其外观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一旦与周围组织结合就更难识别。


2.2.2磁共振对美容整形外科医师而言,浅表肌肉腱膜系统是一个重要的解剖结构。磁共振成像能够有效识别浅表肌肉腱膜系统,分辨不同层次及部位,并获取全面的面部软组织分布信息,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由于HA的组成及其亲水性质,HA的信号接近水信号[20]。尽管HA的信号类似于液体信号,但可以与其他产品、水肿或液体集合区进行区分[27]。


如果通过磁共振成像证实过度填充、注射物的持续存在或迁移且病因为HA,那么简单的注射HA酶可以逆转该结果。脂肪和填充物也能容易地识别为独立的实体[28]。羟基磷灰石钙在T1和T2上产生中低信号强度[29],胶原填充物在T1上为低信号,在T2上为高信号[27]。聚丙烯酰胺在T2上强度较高,在T1上强度较低,硅油在T1上相对于水呈高信号,在T2上呈低信号或等信号,取决于特定产品的黏度[30]。再生类材料通常表现为软组织增厚、皮下组织层次不清、结构稍紊乱等,但无明显的信号异常。然而,这些描述仅在填充物的性质已知且需要可视化时才有实际意义。Tal等[27]研究表明,磁共振可以用于确定面部未知填充物的成分,检测包括过度填充在内的并发症,有助于指导修复治疗,评估治疗效果,并在法律纠纷中提供客观证据。然而,他们的研究规模较小且不详尽,未对市场上的其他类型面部填充物质使用磁共振技术进行检测和描述。


3诊断与鉴别诊断


IFOS可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血液指标实验室检测及影像学检查进行诊断。患者通常有面部注射填充史,部分患者在体格检查中可发现触诊疼痛,面部呈现对称性或不对称性的肿胀、软组织堆积,甚至可触及结节。部分患者的血液指标实验室检测中炎症相关指标轻度升高。头面部磁共振及超声检查中出现异常回声或信号,可进一步确诊IFOS。IFOS需与其他导致脂肪组织紊乱增生的疾病进行鉴别诊断,包括肥胖、马德龙病、淋巴水肿及全身性疾病引起的面部浮肿等[31-34]。


4治疗与预防


4.1治疗IFOS的治疗取决于症状、严重程度和患者的期望值。首先,临床医师需要充分了解病史,包括患者注射物的种类、注射部位及层次,以避免盲目治疗可能进一步加重面部损害。


2023年,Schelke等[26]进行了一项观察性队列研究,调查了28例在超声引导下注射HA酶治疗面中部的IFOS患者。治疗前评估先前填充材料的位置,发现35.7%的材料位于真皮下脂肪层内,28.6%位于深层骨膜上脂肪层内,10.7%位于深层至真皮下脂肪层的纤维层内,还有25.0%的物质无法明确定位。他们提出应将HA酶有针对性地注射到面部软组织的过量填充处,即在超声引导下特异性溶解HA,同时尽量不影响其他面中部软组织。在过度填充症状较轻的情况下,填充物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迁移或吸收。治疗方式可以选择停止再次注射,并通过射频等方式提拉紧致,以防止面部软组织下垂。在过度填充症状较明显的情况下,需要去除填充物甚至切除部分增生的组织。根据不同的材料,选择相应的治疗方式,如注射HA溶解酶溶解过量填充的HA,通过负压抽吸去除过量填充的脂肪组织,或通过手术切除局部增厚的软组织等。磷脂酰胆碱局部注射溶脂也可以解决“馒化”症状。溶脂配方主要是磷脂酰胆碱和其乳化剂脱氧胆酸,脱氧胆酸钠可能是脂肪细胞溶解的关键成分,而磷脂酰胆碱起到乳化脂肪的作用[35]。此外,为了评估IFOS的治疗效果,可以对比治疗前后影像学资料以及面部三维摄影技术,这些都为疗效评估提供了客观依据,从而进一步指导治疗方式[36]。 


4.2预防预防和避免IFOS的关键在于提高医师对其严重性的认识。实际上,许多医师并不认为填充物过多会引发问题,他们以为这种情况会在几年后自然缓解或消失。然而,由于过度填充造成的组织结构无法承受重力的增加,进而加速老化,面部变形会随着年龄增长而愈加明显,最终导致一张不自然的面容。要预防IFOS的发生,需要深入了解面部解剖结构,并熟悉所使用填充物的特性,同时正确理解衰老的深层机制。传统上,对面部衰老的理解主要包括面部软组织的重力性下垂和体积减少。然而,近年来随着3D技术的发展,面部老化的复杂机制变得越来越清晰,包括从皮肤到骨骼各解剖层次的变化。这些变化仅靠填充剂是无法完全逆转的,而过量或错误的填充,甚至可能加剧老化表现。因此,在注射时应采用最小有效剂量,避免大剂量注射,这有助于防止IFOS的发生。此外,每位患者的面部特征和衰老表现各异,应根据个性化的评估制定治疗计划,以达到最佳效果。


5小结与展望


IFOS病因复杂,可能导致面部外观异常,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并对组织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因此,整形美容外科医师应根据患者的面部情况和需求,选择适当且合规的注射材料,制定个性化的抗衰老治疗方案,以预防IFOS的发生。对于已经表现出面部过度填充症状的患者,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及时进行有效的诊断和治疗。

利益冲突声明: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参考文献略。


来源:杨亦,孟雪勇,张骏,等.医源性面部过度填充综合征研究现状[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25,36(05):296-299.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