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范围内,男性下尿路症状(LUTS)在各年龄段患者中均极为常见,不同研究显示整体人群LUTS的总患病率在13%~67%之间。然而,男性LUTS患者的就诊率仅为26%~38%。
一项包括2080例男性受访者的国内研究显示LUTS患病率为60.3%,存在所有3项国际尿控协会(ICS)症状组的男性占24.2%。最令人困扰的症状是终末尿滴沥和夜尿。
定义和症状
男性LUTS是指一类与下尿路有关的症状群,它可能来源于膀胱、前列腺、尿道和/或邻近的盆腔器官,也可能来自于受类似神经支配的解剖结构,精神心理因素,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如脑血管硬化、
LUTS包括三组症状:尿期症状(尿频、夜尿、
引起LUTS的常见病因
良性
泌尿系感染:症状包括泌尿生殖道相关的症状和体征,如
膀胱过度活动症(OAB):是指一组以尿急为特征的症候群,常伴有尿频和夜尿症状,伴或不伴有急迫性尿失禁(UUI),同时没有证据提示
夜尿症:是一种极为常见的临床症状,是指夜间排尿超过1次。其特征是在主要睡眠期需要醒来排尿,每次排尿后都会进入睡眠或有意睡眠。夜间尿量过多,膀胱容量下降,OAB均可导致夜尿症。
逼尿肌功能低下:是指膀胱逼尿肌收缩强度和/或持续时间减少,导致膀胱排空时间延长和/或无法在正常时间内实现膀胱完全排空。这是引起LUTS的一个常见原因。
尿道狭窄:外伤和医源性损伤以及泌尿道感染是尿道狭窄最常见的3个病因。尿道狭窄的患者最常见的症状是下尿路症状、尿潴留或尿路感染。
膀胱肿瘤:部分
输尿管下段
膀胱异物:下尿路异物并不少见,各种材料如电线、塑料、笔杆、安全针、磁珠等均有报道。
精神心理异常:精神心理因素对于患者下尿路症状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自主神经系统调节紊乱时,会增高盆底和尿道括约肌交感神经的兴奋度,造成尿道的压力增大,导致逼尿肌不能有效运作,进而加重排尿困难。
其它:膀胱结石、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
LUTS的治疗
观察等待
对于可排除感染、肿瘤、结石、异物等明确疾病及继发损害的轻度LUTS(IPSS≤7)甚至中度以上LUTS(IPSS≥8)患者,如生活质量未受明显影响,可选择观察等待。多数轻中度LUTS患者症状可保持多年稳定,极少进展。观察等待的患者应进行患者教育和定期随访监测,避免患者出现疾病进展及相关并发症。必要时应给予药物或外科干预。困扰症状和残余尿量增加是观察等待失败的最强预测因子。
药物治疗
应根据不同患者的主要症状特征,针对性地选择治疗药物和组合方案。以改善储尿期症状为主的药物有M受体拮抗剂、β3受体激动剂、抗菌药物、
α受体阻滞剂
目前临床应用的药物主要为选择性α1受体阻滞剂(
M受体拮抗剂
常用的M受体阻滞剂有
β3受体激动剂
抗菌药物
对于泌尿系感染引起的排尿期LUTS,应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常用的一线治疗可选择
抗利尿激素类似物
醋酸
5-ARIs
目前有两种5-ARIs应用于临床:
PDE5Is
欧洲已批准
植物制剂
植物制剂如
联合治疗
根据不同患者的症状特征,可选择α1阻滞剂+5-ARIs,α1受体阻滞剂+M受体拮抗剂,α1受体阻滞剂+PDE5Is,5-ARIs+PDE5Is等两种甚至多种药物进行联合治疗。但联合使用非高选择性a1受体阻滞剂(多沙唑嗪或特拉唑嗪)时,需警惕直立性低血压的发生,注意不同药物服用间隔时间,并减少PDE5Is的用量。
参考来源:男性下尿路症状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中华男科学杂志.doi: 10. 13263 /j. cnki. nja. 2021. 12. 014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