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婷婷,金 镇,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妇产科
胎儿隔离肺(bronchopulmonary sequestration,BPS)是接 受体循环血液供应的无功能的肺组织团块,由胚胎的前原 肠额外发育的气管和支气管肺芽形成[1] ,其不与气管相通。 1777 年首次报道了主动脉来源的异常肺动脉[2] ;1861 年, 有学者描述了一些叶外型的 BPS 病例[2] ;Blair 等[3] 于 1946 年第一次以“肺隔离症”的名称报道该病。BPS 发生率较 低,仅占肺畸形的 0.15%~6.40%[4] 。本文现就胎儿隔离肺 的诊治现状作一综述。
1 分类
根据解剖结构即有无独立的脏层与正常肺组织分开, 可将 BPS 分为叶外型(extralobar sequestration,ELS)和叶内 型(intralobar sequestration,ILS),这两种类型的动脉血供均 来自胸主动脉或腹主动脉而非肺动脉。ELS及 ILS分别为 静脉回流至体循环和肺循环,约占BPS的75%和25%[2] ,大 多数被诊断为 BPS的胎儿为 ELS。ELS由独立的脏层胸膜 包裹,故又称副肺,由主动脉或其分支进行血液供应,回流 的静脉血一般至奇静脉或者门静脉等其他体静脉系统[1] 。 根据病变部位与膈肌位置的不同可将ELS分为膈上型和膈 下型,分别占 ELS 的 90% 和 10%[5] 。膈上型者以下叶肺与 膈肌之间最为常见,且左侧发生率高于右侧[5] ;亦有病例报 道ELS可发生于心包内、膈肌或纵隔。ILS是肺脏内异常的 一块区域,与正常肺脏共用同一个脏层胸膜,以左侧肺下 叶后的基底段较为常见,主要通过胸主动脉给予供血,腹 主动脉供血较为罕见[6] 。除 ELS 与 ILS 外还存在一种特殊 类型,Conran等[7] 于 1999年第 1次报道,后有学者报道 2例 病灶(为ELS)由腹主动脉供血即血供来自体循环但具有与 肺 囊 腺 瘤(congenital cystic adenomatoid malformation, CCAM)相一致的组织病理学特征的病例,为由 BPS 和 CCAM 构成的混合型,BPS与 CCAM 有 50% 的关联性,此种 类型提示了二者可能具有共同胚胎学起源[8-9] 。混合型发 生率极低,近年英文文献仅报道过37例[8] 。
2 病因学
2.1 胚胎学 BPS 是因血管异常发育而与其相邻的正常 肺分离的胚胎发育缺陷。该病的发病机制一般被认为是 一种先天发育性疾病,也有人认为ILS可能为获得性疾病。 先天性BPS患者的发病机制有以下5种学说:(1)部分支气 管及其相关肺组织在原始支气管树发育过程中与其他正 常发育的组织分离。肺动脉分支未能长入分离肺组织的 肺芽使其始终由胚胎期体循环动脉(通常来自主动脉)供 血。(2)体循环动脉牵拉发育中的肺芽使其移位并与正常 肺组织分离。(3)部分肺动脉未发育。(4)异常发育的肺囊 性变与支气管动脉血供为偶然。(5)各种胸腔内结构的“胚 胎成分”被打乱使BPS仍有肺动脉供血。其中,第一种理论 被更多学者接受[10] 。
2.2 遗传致病因素 BPS胎儿一般无
3 产前诊断
3.1 多普勒超声
而值得注意的是,旋转或平移探头有时可使得圆形 肿块、三角形肿块呈现楔形或不规则形状,其可能与肿块 和周边组织界限不清相关,此时可调整探头角度或降低为 适度的灰阶指数,以获得边界清晰的图像。本病最具特征 性的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 FI)提示滋养血管来源于体循环动脉或其分支,若应用能量 多普勒超声能以更高的敏感度发现异常供血的血管[15]。 胎儿肺内异常病灶以先天性肺囊腺瘤样畸形最难以与BPS 相鉴别,可能与两者的胚胎学相似有关。CCAM 除Ⅰ型外 的二维声像图表现均与BPS相似,CDFI可显示病变部位的 血供来源,通过此手段即可在产前做出明确诊断。血供如 果来自肺动脉则为 CCAM,如果来自胸主动脉或腹主动脉 则应考虑为 BPS。膈上的 BPS 需与先天性
3.2
3.3 其他 对于出生后的新生儿的确诊,另可采用X射线 检查、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及
4 并发症
部分 BPS病灶会随孕周的增加而逐渐消退,但也可因 胸腔包块致静脉及淋巴回流受阻从而引起胸腹水及肺栓 塞[20] 。包块及大量
5 治疗
胎儿确诊 BPS后应严密动态观察,根据肿块生长速度 及胎儿是否出现水肿指导宫内治疗。最新研究表明,供血 动脉直径和左室心肌功能指数可作为预测BPS胎儿是否应 在幼儿早期或保守治疗时进行手术治疗的附加指标[23]。 对于 BPS并发胸腔积液的胎儿,多采用产前治疗。有学者 提出进行胸-羊膜分流术可降低胸内压,增加静脉回流,可 获得良好预后,但其与
6 预后
绝大多数患有 BPS的胎儿预后良好,其中约 40% 的病 灶自发缩小或消失,围产期病死率仅为5%[6] 。如果胎儿被 诊断为 BPS,约 60% 的病灶可在出生前消失[31] 。临床密切 随访中,50%~75% 的肿块随孕龄增加而部分或完全萎缩, 甚至消失[32] ,因此 BPS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在多学科合作 的前提下,早期手术治疗在预后方面获益良多[29] 。BPS 的 危险性在于其并发症带来的胎儿的生命威胁,病死率接近 100%[32] ,应建议胎儿出现并发症的孕妇引产。故相比于病 理类型,肿块的体积及生长速度更值得临床医生关注。有 学者提出 BPS 的预后主要取决于病变范围和胎儿的合并 症[25] :合并胸腔积液的 BPS胎儿可能进展为水肿和围产期 死亡;未合并胸腹水等其他并发症的孕妇可建议后期妊娠 密切随访复查,若随孕周增加包块渐渐缩小,妊娠结局多 较 好 。 肺 头 比(congenitalcystic adenomatoid malformation volume ratio,CVR)为“胎儿肺部肿块体积×0.523/胎儿的头 围”,是产前评估隔离肺预后的有效指标。相较于 CVR< 1.6 的 BPS 胎儿,CVR≥1.6 的 BPS 胎儿宫内胎儿水肿、胎儿 或新生儿死亡的发生率更高[33-35] 。有关 ILS 的文献较少, 且因与正常肺实质分界不清,产前诊断相对困难,Chen 等[36] 报道 6例 ILS多位于肺下叶的后基底段。因发病位置 各异,BPS 胎儿在出生之后的症状存在较大不同[10] :ILS 者 中,支气管与主体支气管系统不相通时通常无症状,一旦 相通则会出现
胎儿 BPS发病率低,大数据临床资料的匮乏使得对该 病缺乏系统的分析和预测,其发病机制和预后有待于进一 步深入研究。BPS 的病因复杂且不确定,提高胎儿期 BPS 的筛查率,正确地将其与其他肺疾病鉴别,减少因其在临 床表现的特异性低以及与其他肺疾病在影像学上的相似 性而导致的漏诊及误诊,是完善对该疾病认识的重要环 节。正确鉴别胎儿 BPS及如何处置相关患者,对临床工作 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略。
来源:张婷婷,金镇.胎儿隔离肺的诊治现状[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21,37(10):1070-1073.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