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非特异性抗体检测操作指南》解读
2016-08-22 来源:卫计委
关键词: ​梅毒

梅毒是一种性传播疾病,近十年来发病呈上升趋势,其病程进展、临床表现非常复杂。梅毒非特异性抗体是重要的生物标志物,检测指标广泛应用在梅毒流行病监测、孕产检查、梅毒病例筛查、现症梅毒判断、病程分期、治疗效果监测、判断治愈等。


由于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和管理要求,不同实验室间进行的梅毒非特异性抗体的检测结果可比性差,干扰了梅毒诊断和治疗工作。 

  

本标准规定了梅毒非特异性抗体检测的方法、试验操作步骤、结果描述与表示、质量控制等。标准主要针对医学实验室的技术人员,同时也供临床医生在诊疗过程、以及疾病控制中心管理者在梅毒防控实践中作参考。 

  

本标准制定时,在参考了国内外相关技术资料和文献的基础上,着重对影响检测误差的因素予以控制,对实验操作步骤中的样品、试剂和反应时间等参数予以量化,强化了质量控制要求、办法、步骤和评价,细致地描述了临床意义和方法的局限性。标准兼顾我国不同地区的技术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具有更强的操作性和普适性。


中国卫生行业标准-梅毒非特异性抗体检测操作指南(WST491-2016).pdf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14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