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脉通编译,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运动障碍是一组异质性的神经系统疾病,影响基底节功能,导致异常不自主运动。运动障碍在历史上曾被称为“锥体外系症状”,但此后研究证实基底节与皮质脊髓束(即锥体束)存在连接,“锥体外系”这一术语在解剖学领域已逐渐被弃用。
根据临床表现,运动障碍可分为多动性(hyperkinetic)和运动迟缓性(bradykinetic),很多患者兼具两类特征。神经科医生通常是处理运动障碍的主力,但此类问题在精神科临床也极为常见,如在抗精神病药治疗过程中出现,或作为严重
表1 多动性和运动迟缓性运动障碍的比较
一、继发于抗精神病药治疗的运动障碍
开始使用强效拮抗
多动性运动障碍中,肌张力障碍和静坐不能是主要的急性表现,分别影响约10%-20%及10%-40%的用药患者。长期使用抗精神病药的患者中,TD的患病率估计约为20%-30%,使用第一代抗精神病药或长期大剂量用药的患者风险更高。囊泡单胺转运体2(VMAT2)抑制剂(如
帕金森综合征在使用多巴胺拮抗剂(尤其是高效价第一代抗精神病药如
使用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的患者中,30%-40%会出现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氟哌啶醇、
抗精神病药诱发帕金森综合征的病理生理机制主要涉及D2受体拮抗;这一效应既参与运动综合征的发生(通过影响黑质纹状体通路),也参与阳性症状的治疗(通过影响中脑边缘系统及中脑皮质通路)。其他机制还包括胆碱能紊乱及神经可塑性改变等。治疗药源性帕金森征需通过以下方式减轻D2受体拮抗:降低当前抗精神病药的剂量;换用D2受体拮抗作用较弱的抗精神病药(如
二、继发于
锂盐可诱发多种运动障碍,以震颤最常见,发生率4%-65%。锂盐相关震颤通常表现为有节律的细颤,主要影响双手,有时也累及头部。此类震颤与轻度原发性震颤难以鉴别,在应激、焦虑或摄入
究其机制,锂离子可影响神经递质系统,尤其是
与锂盐类似,震颤是最常见的丙戊酸盐相关运动障碍,据报道发生率介于6%-45%之间,其中25%的患者发生在治疗3-12个月内。丙戊酸盐相关震颤通常与原发性震颤类似,表现为运动性与姿势性震颤。值得注意的是,丙戊酸盐导致震颤的效应似乎与剂型相关,缓释剂较其他剂型轻,主要因其峰谷浓度波动较小。
丙戊酸盐相关震颤的病理机制涉及神经递质平衡的紊乱,尤其是γ-氨基丁酸(GABA)和钠离子,也可能包括5-羟色胺,导致患者运动增加。治疗策略包括:降低丙戊酸盐剂量;联用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更换其他心境稳定剂。丙戊酸盐相关震颤的预后通常良好,调整剂量或停药后可改善。
丙戊酸盐也可诱发静坐不能、肌张力障碍及帕金森综合征。丙戊酸盐诱发的帕金森综合征虽不算常见,但临床并不陌生,典型表现包括运动迟缓、肌强直和震颤,减量或停药后症状有望缓解。
三、继发于药物滥用的运动障碍
药物滥用可诱发多种运动障碍,机制包括对大脑产生直接的神经毒性作用,或影响调节运动功能的神经递质系统。药物滥用所致运动障碍的严重程度及性质取决于具体药物的种类、剂量及使用时长,既可能在
苯丙胺类药物和可卡因可增加大脑多巴胺和
大麻滥用与多种运动障碍相关,包括震颤、肌张力障碍、步态异常及运动不协调。大麻主要作用于内源性大麻素系统,该系统通过调节基底神经节及其他脑区的多巴胺和GABA信号传导,在运动控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大麻使用者运动障碍的患病率虽不及兴奋剂使用者,但在长期或重度使用者中也比较高。治疗通常侧重于戒除大麻及对症治疗。
浴盐(Bath salts)是一种合成卡西酮类物质,具有类似苯丙胺的特性,可增加大脑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的释放,引发严重激越、妄想及攻击性行为,并伴随多种运动障碍,包括震颤、肌阵挛、肌张力障碍和抽动。某些情况下,滥用浴盐可诱发类似抗精神病药所致帕金森综合征或恶性综合征的严重持续性症状。浴盐诱发运动障碍的流行病学数据尚不充分,相关病例多见于急诊场景——患者常因极端的行为紊乱就诊。治疗通常包括支持性护理(补液、降温)、苯二氮䓬类药物及抗精神病药。重点应放在停止使用此类物质和处理急性精神症状上,因为运动障碍通常会随着药物从体内的消除而消失。
使用或滥用阿片类药物与运动迟缓性运动障碍相关。阿片类药物主要作用于μ受体,可调节参与运动功能的多巴胺能通路。长期滥用阿片类药物可导致药源性帕金森征,表现与特发性帕金森病高度相似,包括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及姿势不稳。停用阿片类药物后病情有可能逆转,但部分患者的运动症状会长期持续存在。治疗主要包括停用阿片类药物,并使用多巴胺能药物(如
四、精神病性障碍患者的自发性运动障碍
运动障碍一旦发生在
NSS是提示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细微、非特异性的神经学体征。相较于局灶性肌无力等典型或硬性神经学体征,NSS因其表现不明确且难以定位而被称为“软体征”。在精神分裂症的背景下,NSS可在无明显神经系统病变的情况下出现,并与认知及精神症状的严重程度相关,表现包括运动异常(如
五、同时存在行为和运动障碍的疾病
精神科医生在诊治神经退行性疾病(如
亨廷顿病是一种遗传性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的HTT基因突变导致亨廷顿蛋白病理性堆积,进而诱发神经元退化。其临床特征包括舞蹈症和认知衰退,易激惹、冲动及
帕金森病在病理学上表现为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丧失,导致运动迟缓、肌强直、静止性震颤,后期出现体态不稳。很多患者伴有抑郁、焦虑、认知损害及精神病性症状(包括复杂幻视和妄想),需接受精神科评估与治疗。冲动控制障碍(如赌博成瘾、性欲亢进)也可能发生,尤其是在使用多巴胺激动剂(如
结语
精神科临床中的运动障碍是一组复杂且常被忽视的症状,可显著影响患者的临床病程和治疗效果。非多巴胺能抗精神病药(对基底神经节功能影响较小)的研发,以及神经调控疗法的出现,正在重塑精神科处理运动障碍的方式。
尽管取得了一些进展,精神科患者运动障碍的治疗与管理仍面临挑战。早期发现和预防对于改善临床结局至关重要,临床尤其需要更审慎地使用抗精神病药。同时亟需制定临床指南,以协助管理精神科背景下的各类运动障碍。
信源:Movement Disorders in Psychiatric Practice. Psychiatric Times. September 26, 2025. https://www.psychiatrictimes.com/view/movement-disorders-in-psychiatric-practice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