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影像学表现
CT检查所见:平扫示盆腔可见一巨大占位性病变并向腹腔内生长,大小约为12cm×20cm×24cm,密度不均匀,其内可见囊状的坏死区,肿块突向腹腔,增强后病灶明显不均匀性强化,坏死灶未见明显强化,子宫明显受压向右上移位,附件结构不清,肿块与子宫分界不清,腹膜后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三维重组冠状位及矢状位见肿块巨大位于腹盆腔内。
术中所见:肿瘤大小约50×30×30cm,表面光滑无粘连,局部少许破溃,位于左侧卵巢,少量腹水,腹膜,子宫,对侧附件未见明显肿瘤,肠系膜未见明显肿瘤转移。术中病理提示:生殖系恶性肿瘤。
病理诊断:左侧卵巢无性细胞瘤。
讨论:
卵巢无性细胞瘤(dysgerminoma)来源于尚未有性分化以前的原始生殖细胞,故名无性细胞瘤。病理形态及组织来源与睾丸精原细胞瘤(seminoma)很相似,故又名生殖细胞瘤。二者被称为同系物,为一少见的肿瘤,约占卵巢恶性肿瘤的0.9%~2.0%。多数为单侧发生, 右侧约占55%~68%,表面光滑,呈分叶状,有灶性坏死及出血,高峰发病年龄为20~30之间。盆腔包块是最常见的症状,腹水少见,生长快,病程短。病理可见肿瘤细胞呈团或索状排列,团索之间有较薄的纤维间质,在间质内或肿瘤细胞团内常有散在或灶状淋巴样细胞浸润。无性细胞瘤多为低度到中度恶性,含有绒癌或内胚窦瘤等成分时恶性度升高,预后较差。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复发率高,术后可以采取放疗及化疗等辅助治疗手段。
结合文献总结卵巢无性细胞瘤有如下影像学表现特征:①肿瘤通常较大,直径10-20cm,位于下腹部及盆腔,右侧附件区常见;②大部分为实质性肿瘤,伴有不同程度的囊变坏死;③CT平扫呈不规则稍低密度肿块,增强扫描实质部分不均匀轻到中度强化,CT值升高20HU以上;④患侧卵巢常受累显示不清;⑤肿瘤可以侵犯同侧盆壁肌肉或向上侵犯腰大肌,包绕髂血管,推移子宫及膀胱;⑥MR扫描显示肿瘤在T1WI与肌肉信号相似,T2WI呈混杂稍高信号。 本病的确诊要依靠病理检查,但CT检查可显示肿块大小、范围和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鉴别诊断:1.卵巢实质性肿瘤。包括纤维瘤和卵泡膜细胞瘤等。好发于中年妇女。CT扫描为有包膜的实质性肿瘤,与无性细胞瘤不同之处在于囊变坏死区小,无明显强化或只有轻微强化。MR扫描T1WI 和T2WI均为稍低信号,反应肿瘤纤维性特点,具有较高特异性[3]。2.卵巢癌。恶性度偏高的无性细胞瘤侵袭性生长,有时候容易诊断为卵巢癌。卵巢癌多发生在中老年妇女,40岁以上占95%。肿瘤大,多为实质性不规则肿块,晚期可侵犯双侧卵巢;囊性肿块的囊壁>3mm,常有腹壁结节。腹水,乳头状壁结节,液化坏死以及盆腔内浸润转移是卵巢癌的主要特点。
临床中若遇到符合以下几点应考虑卵巢无性细胞瘤的诊断:年轻女性,盆腔较大实质性肿块,境界清晰,有包膜;CT扫描肿瘤实质部分由轻中度强化,其内有坏死;同侧卵巢破坏。包绕侵袭髂血管,推移邻近组织如子宫、膀胱和腰大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