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答案:D.骨瘤(左侧顶骨)
影像学表现:左侧顶骨骨质增厚,CT呈高密度影,MRI呈混杂长T1短T2信号影,信号不均匀;增强扫描成不均匀中度强化;邻近脑实质未见明显异常。
病理:送检圆拱形骨组织大小9×9×4cm,骨表面灰白,尚光滑,边缘呈锯齿状,镜下示成熟的骨组织瘤样增生,骨组织间纤维组织增生,并可见灶状分布的骨髓。
讨论:
骨瘤系发生于膜内化骨的一种良性骨肿瘤。骨瘤的病理特征为含有成熟层状骨而无软组织成分。根据肿瘤组织结构和骨质密度可分为三种类型:①致密型或象牙质样骨,这种类型骨瘤致密、坚硬,如象牙样,骨质密度非常高,多发生于颅骨外板,边界清晰,少有分叶。骨瘤体积较小,直径多在1~2cm,一般无任何症状。②松质骨型或海绵样骨瘤,骨瘤质地比较疏松或完全为松质骨,外周围以骨皮质。多起自颅骨内板,可有分叶。较大的骨瘤可压迫邻近的脑组织。③混合型,具有前两者的成份,多表现为外部坚硬,其内部部分为松质骨。
影像表现:一般认为,由于骨瘤内为成熟的骨组织,大部分由板状骨组成,并常常有纤维组织增生,所以在MR T 1和T 2上均呈低信号,增强扫描无强化。骨瘤一般单发,呈类圆形,边缘清晰;一般无软组织肿块和骨膜反应,无骨质破坏。致密型比较容易诊断,而疏松型较少见,可长得较大。自颅板呈半球状或扁平状向外突出,边缘光滑,密度似板障或呈磨玻璃改变。有时可见内外板分离,内板多有增厚。
鉴别诊断:
脑膜瘤:脑膜瘤主要与颅骨内板骨瘤相鉴别,脑膜瘤可引起邻近骨质的肥厚,边缘毛糙、模糊。约10%有排列不规则的新骨,呈放射状骨针垂直于内外板。脑膜瘤引起的骨质改变范围大,进展快,以溶骨性破坏为其CT特征之一,增强后可见有肿瘤的明显强化。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以纤维组织大量增殖,代替了正常骨组织。病变主要为纤维结缔组织和新生不成熟的原始骨组织。病变多发,范围广泛,与正常颅板分界不清,可以侵犯多个颅面骨,发生颅面骨者多属硬化型。骨膨大为主要表现,骨皮质较薄、边缘多清晰、锐利。可表现为增强明显强化。
骨化性纤维瘤:是由纤维组织和骨组织构成的肿瘤。主要由骨母细胞镶边的板层骨小梁组成、病变边缘部病变骨小梁与周围正常骨小梁分界清楚但包膜不明显。好发于20-30岁女性,多发于颅面骨,以髓腔为中心呈形态不规则膨胀性骨质破坏,周边有硬化,无骨膜反应。以成分不同影像表现不同。以纤维为主要成分者也可表现为弥漫性密度不均或磨玻璃样改变。
畸形性骨炎:发于中老年人,病理改变为初期以骨质破坏为主,缓解期破坏停止、成骨继续进行。颅骨板障明显增宽,内外板不规则增厚,当颅骨外板还有疏松性变化时,内板就可硬化,此为畸形性骨炎最重要的特征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