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岁胃肠间质瘤患者,三线治疗耐药后,还有希望吗?有!
2024-05-09
关键词:

胃肠间质瘤是一种罕见肿瘤,其高危型的危害程度并不低于胃癌。2000年之前,无法手术的晚期胃肠间质瘤几乎等同于绝症,随着靶向药物的应用,患者的生存期有了极大提高。此后陆续获批上市的靶向治疗新药,更是让耐药后的患者有了更多的选择。


回顾这些年来治疗方式的更迭,我们能看到胃肠间质瘤的治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胃肠间质瘤患者及其家属更是有着切身的体会。今天我们邀请到了一位患者家属来分享与母亲的抗病历程,一起感受靶向治疗新药带来的改变与希望。


噩耗传来

母亲说肚子痛,到医院一查竟然是肿瘤


2021年2月底,母亲说最近一直肚子痛,并且已经持续有段时间了。考虑到母亲已经69岁,这个年纪即便是个小毛病也不容忽视,我们赶紧带母亲去了医院检查。


检查结果犹如晴天霹雳,医生说是“癌”,叫胃肠间质瘤。这是一种罕见且高危的肿瘤,小地方没法治,需要去专门的肿瘤医院。


我们的心情异常沉痛,但仍然决定尽量瞒着母亲。一是怕母亲知道后可能还没治疗就被吓倒了,二是怕母亲觉得拖累我们,不愿意去治疗。我们只和母亲说肚子里长了个囊肿,是良性的,但比较大,所以要经常去医院检查。


3月份,我们带母亲去了河北大学附属医院,住院治疗10多天。这期间虽然母亲的腹痛有所缓解,但作为家属的我们却开心不起来,因为我们不得不接受肿瘤晚期无法手术、无法彻底治愈的事实。


我们兄妹四人商量后决定,无论如何也要救母亲,要给母亲用最好的药,减轻她的痛苦,延长她的生命。在医生的建议下,母亲于2021年3月底开始了一线靶向治疗。


一线、二线、三线都已耐药

母亲的病该怎么办?


因为是口服药物,只需每天按时吃药,不用住院,所以母亲对自己的病一直没有起过疑心。


本以为就可以这样静静地陪母亲走下去,但治疗的副作用打破了这短暂的平静。吃药没多久,母亲肉眼可见的全身浮肿,血压也明显升高,行走坐卧间一个小动作就会“眼前一黑”。这对于老年人来说非常危险,我们想了很多办法,但都收效甚微。


看到母亲难受的样子,每每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就特别愧疚,辗转难眠。而更令我们难过的是,用药一个多月后,母亲就出现了耐药。


这个药不行就换另一个药,我们陆续换了二线、三线靶向药,但每次都是三四个月左右就耐药。就这样,母亲的病情一直反反复复,好似一场无声的拉锯战。


进行到四线治疗时,我们已感到精疲力尽。这次母亲服药后副作用愈发严重,肠胃不适,严重腹泻,坚持一个多月后整个人被折磨得憔悴不已。原本生活基本可以自理的母亲,现在身边已经离不开人。


万般无奈下,我们只得在医生的建议下先停药。可是,如果这个药也停了,后面已经没有其他药可用了,母亲的病该怎么办,我们又还能做些什么呢?


阴云笼罩在全家人的头上。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新药给母亲带来新的希望


2022年4月,就在我们全家焦头烂额、走投无路时,医生给我们推荐了新药瑞派替尼。


医生说,这个药已经获批用于晚期胃肠间质瘤四线治疗,对包括伊马替尼等3种及以上靶向药物治疗耐药的患者都有一定效果。我们全家商量后觉得只要有一线希望就一定要试试。


就这样,母亲开始服用瑞派替尼。效果出人意料的好,一直折磨着母亲的不良反应这次没有再出现,母亲逐渐又可以做一些简单家务,闲暇时也能出门遛弯,不再需要我们时刻贴身照顾了。两个月后我带母亲去医院复查,肿瘤已经缩小了26%。


现在母亲已经用药10个多月了,还没有出现任何耐药的迹象,身体也在稳步转好,这给了我们全家莫大的信心。


后  记


母亲的抗病历程仍在继续,这一路上我们见证了很多温暖与感动,也见证了国家的医保惠民政策切切实实解决了老百姓的看病难问题。


2021年3月31日,国家药监局批准瑞派替尼用于治疗已接受过包括伊马替尼在内的3种及以上激酶抑制剂治疗的晚期胃肠道间质瘤成人患者。2023年1月,瑞派替尼被纳入新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最近我们收到消息,2023年3月1日起瑞派替尼将正式执行医保新价格,我们全家都高兴极了,这意味着我们的经济压力将得到很大的缓解,母亲能更好地持续接受治疗了。我们愈发觉得生活在这个时代是无比的幸福,即便像我们这样的底层老百姓,也能享受到一流的医疗服务,使用上先进的药物,未来也希望有更多的药物,可以帮助我们战胜病魔。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