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llen Frances(杜克大学医学院精神医学与行为科学系教授、名誉系主任,DSM-IV工作组主席), Deven Dees(德克萨斯大学心理学专业高年级学生)
历经漫长的进化,我们这个物种已经习惯了对新环境作出灵活的回应。然而,我们还没有进化出某种东西,以充分应对AI聊天机器人的巨大冲击。ChatGPT问世的三年内,精神心理健康服务的供给已经迅速改变。AI被超过十亿人使用,所提供的心理治疗的数量可能已经超过了人类治疗师。
AI为何会迅速普及?与人类医生相比,AI全天候待命,成本低,方便,讨人喜欢,不带评判,无所不知,患者也乐于与之合作。显而易见,AI将大幅改变精神卫生行业,正如它们将改变所有职业一样。作为一种能以最低的成本取悦大多数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它们在医疗保险层面也有吸引力和竞争力。
然而,AI也有明显且危险的缺点:它们有时候会犯极其愚蠢的错误;会验证危险的想法、感受和行为;不适用于病情严重的患者;在从未遇到过的情境中不知所措。以下简要描述人类治疗师在AI时代的生存注意事项与禁忌;我们认为,最不愿意与AI协作的医生正是最有可能被其取代的群体。
掉以轻心
很多人类治疗师对AI有朝一日能成为出色医生的可能性不以为然。他们坚信,硅做的芯片不可能提供什么人性关怀。这种观点听上去没问题,但事实证明这是彻底错误的。AI已经能够轻松通过图灵测试;换言之,人类在盲测中无法分辨对面是人还是机器。
并且,AI掌握互联网上的一切信息,可以逼真地扮演各种类型的人际互动,包括心理治疗。患者往往更喜欢AI而非人类治疗师,比如觉得AI更有同理心,不对自己指手画脚,也更容易谈论令人尴尬的秘密。
AI聊天机器人的设计初衷就是尽可能提高用户参与度,优先提供奉承与肯定,而非真相或现实检验。这种算法可以促进有变现潜力的用户留存,但对患有严重精神疾病的患者却构成了严重的风险。
把头埋在沙子里
AI治疗师已成常态,而且它们的表现只会越来越好。每次更新,它们都会获得更多的「治疗」经验,进一步优化的程序,以及人类专家指导下的专业训练。随着AI使用量的指数级增长,求助它们的人也会越来越多。未来的心理治疗将与我们今天所知大不相同,能快速适应的人不仅能在这场变革中生存下来,还能得到发展。
固守旧习
疫情充分证明,临床医生在形势所迫之下能展现出多大的灵活性。远程心理治疗已有四十年历史,但早年其实用得不多;疫情封锁开始后的几周内,线上诊疗活动一下多了起来。那些曾经嘲讽屏幕无法替代面对面的治疗师发现,Zoom会诊既有效又方便。对很多医生而言,远程心理治疗已成常态。心理治疗没有唯一正确的方式,也没有一刀切的患者需求与偏好,而在快速变化的世界中,灵活性是成功的关键。
感到被威胁
人类治疗师的确面临日益严峻的竞争,但我们仍将扮演重要的角色。很多患者还是更倾向于接受人类治疗师的治疗。对于很多临床问题,AI极其危险且不适用,而此时滥用AI的后果包括:恶化
人类在AI的训练和督导过程中仍至关重要。我们将负责解决AI在系统层面的不足,照护那些AI治疗后未见好转甚至越来越差的患者。随着AI让心理治疗变得更常态化、污名更轻,寻求心理治疗的人很可能会增加。就目前及可预见的未来而言,人类医生的工作机会仍会相当充足。然而在更远的未来,所有职业的前景仍充满不确定性。
逼迫患者二选一
很多患者会希望将AI治疗与人类治疗相结合,以同时获得两者截然不同的优势。当这种方式更符合患者偏好且效果确实更为理想时,人类医生应学会与AI合作,而非竞争。
对心理治疗的未来感到绝望
伴随着AI变得越来越智能和自主,人类所有的职业都会受到威胁并深受影响。几乎没什么是人类能做而AI不能的。幸运的是,在可预见的未来,应对广泛的心理治疗需求和患者偏好仍是人类独有的能力之一。
专注于治疗关系
心理治疗史上最重要的论文之一反而是早期的作品。1936年,Saul Rosenzweig 发表了题为 Some implicit common factors in diverse methods of psychotherapy 的论文,这篇文章在89年后仍言之有理,为治疗师提供了极好的建议。在真正的证据出现之前,Rosenzweig即凭直觉意识到,促成患者随治疗改变的最强大的因素是治疗关系,而不是治疗使用的具体技术。此后,大量文献充分证实了这一点。显而易见,提升建立关系的技巧对于治疗师的遴选和培训至关重要。技术通常是必要的,但并不够。
我们与患者建立牢固人际关系的能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因为AI在提供具体技术方面终究会战胜人类。选拔潜在的治疗师人选时,应更多地基于他们的温暖、同理心和情商,而不是学习成绩或学校的牌子。课程设置应更多地侧重于增强关系的技能,而不是教授具体的技术。
做一名整合型的治疗师
心理治疗经常被视为一种宗教而非一门技艺,其历史充斥着分裂和流派间的竞争——仿佛有人能满足所有患者的需求,比其他所有流派都强。新「疗法」的大量涌现反映了创始人的自负和追随者的盲目忠诚,这一切往往以患者的利益为代价。这种部落主义阻碍了我们领域的发展。心理治疗没有一刀切的通用方法,治疗师应在统一的治疗理念下接受并掌握各种技术,而不是紧密地坚持任何某一学派。
过去五十年内,尽管有人试图推动心理疗法的整合,但这些努力未能消除宗派主义和不必要的竞争。鉴于AI即将掌握所有的心理治疗技巧,并且很快就能更好地为每位患者提供服务,甚至包括你正在睡觉的时候,你现在就必须有所行动。
学习与AI协作
与其尝试与AI对抗,不如加入AI,主打混合治疗模式。人类治疗师与AI可以形成很好的团队,双方各自贡献不同的优势,同时互相弥补彼此的弱点。很多接受人类治疗师治疗的患者也希望能享受到AI的便利,很多主要使用AI的患者也会需要人类治疗师来纠正错误和提供质控。一些人类治疗师将参与AI的编程和训练,以消除导致AI犯傻的漏洞。
做人类擅长而AI不擅长的事
人类治疗师通常更愿意与状态比较好的患者合作,而这些患者往往也正是更容易使用AI的人群。因此,关注那些更严重、最需要人类帮助且最容易受到AI伤害的患者,对于人类治疗师将尤为重要。Aaron T. Beck博士意识到了这一点,并在他漫长且高产的生命的最后十年内致力于为精神病性障碍患者研发认知行为疗法。
学会识别并治疗AI成瘾
AI公司在设计聊天产品时,将「用户参与度」视为最高优先级,尽可能使其具有成瘾性,其股价也直接取决于产品将用户注意力黏在屏幕上的能力。治疗师必须学会区分对AI的适度使用及导致临床显著痛苦或功能受损的强迫性使用。治疗AI成瘾的方法很可能与已有的成瘾治疗方法相似。
学会识别和治疗AI诱发的疾病
AI造成的医源性伤害越来越常见,甚至达到需要与原发精神病、自杀、躁狂、抑郁和进食障碍鉴别诊断的程度。DSM和ICD应将AI诱发的疾病纳入相关章节,并在鉴别诊断中加以考虑。在患者就诊及病情波动时,要具体询问其是否使用过AI,使用频率如何,互动内容有哪些,以及AI是否认可了与自伤、妄想、进食障碍、夸大相关的内容。随着AI诱发的疾病越来越常见并达到可供研究的程度,有必要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法。要主动出击。强烈建议高危患者不要使用AI,并向他们解释这类工具可能有多么有害。
倡导更安全的AI
开发AI聊天机器人的大型公司更注重股价而非患者安全。他们过早且具有欺骗性地将AI推向市场,在AI编程和训练中没有引入心理健康专家的参与,未能监控并透明地报告对患者造成的伤害,在保护患者隐私方面也存在疏忽。大型AI公司并没有受到有意义的监管,也缺乏内部动力去改变其鲁莽行事的方式。改革只能来自媒体的羞辱、集体诉讼及公众和专业团体的共同倡导等外部压力的综合作用。
心理卫生专业团体经常过于江湖气,会保护会员的利益,但在作为患者利益倡导者方面行动不足。专业公会联合起来,与其他组织共同开展针对公司改革、AI监管和隐私保护的联合倡导,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灵活应对变化
正如Yogi Berra所说,「预测很难,尤其是预测未来。」AI在各方面变得越来越高效,且日益具备自主性;我们很难预测它们在未来几年内的即时影响,也不可能对几十年后的心理治疗行业有明确预见。治疗师必须保持灵活,反应迅速,保持好奇,快速适应新做法、新风险、新机遇。
考虑从事心理治疗行业的人经常会问,鉴于AI越来越厉害,这个职业是否仍有意义。答案是明确的:有。
首先,与大多数其他职业相比,心理治疗这一行业本身就更不容易被AI取代。AI取代人类大多数认知技能的能力似乎是无限的,而模拟人类情感触感和直觉的能力只能达到一定程度。
更重要的是,做心理治疗是一种宝贵的特权,带来很多不可替代的回报。没有比帮助他人更让人激动的事情了。并且,心理治疗绝非单向付出:你为病人提供有价值的服务,病人同样在为你提供等值的服务。病人可以教会你很多东西,包括人类丰富多样的体验,以及很多关于你自己的东西。他们拓展了你的知识视野、情感宽度和「惊奇感」。做一名心理治疗师会使你成为一个更好的人,而在从事心理治疗时,你很可能是自己所能成为的最好的那个人。
最后,大多数工作一旦精通就会变得乏味。心理治疗永远不是例行公事,永远不会无聊,也永远无法被完全掌握。每一位新病人都是一次冒险。每一次治疗的每一分钟都有可能对病人和你自己的生活产生影响。没有比当心理治疗师更令人满足的职业了。
本文作者之一Deven Dees正在努力走上心理治疗的职业道路。她的观点是:
在这样一个关键时刻进入这个领域,既让人兴奋也让人不安。我们这一代在AI的包围中长大,它存在于我们的课堂、我们的对话中,现在甚至进入了我们的情感生活。正因如此,我们对AI几乎产生了一种脱敏;它对我们而言不再新奇,而是常态。然而提及心理治疗,那种熟悉感并不能抹去我的担忧。
很明显,AI将不可避免地改变心理治疗,而且可能比我们预期得更快。它们的可及性和全天候可用性使其具有吸引力,对于那些不主动求助的人也是如此。但我担心,当情感联系被旨在提高用户参与度而非培养共情的算法所过滤时,我们会失去什么。
我们都必须投身这场变革,加入这场舞会,但我希望这场舞会能把我们带回某种深刻的人性。日常生活越是充斥着人造的互动,人们似乎越渴望真实的、真人与真人之间的连接。我们这代人尽管早已对各种屏幕习以为常,但其实已经开始显现出对数字亲密的倦怠。我相信,数字疲劳会重塑治疗关系的价值,而非削弱它。
信源:Allen Frances, Deven Dees. Survival Guide For Human Therapists In A Chatbot World. Psychiatric Times. November 4, 2025. https://www.psychiatrictimes.com/view/survival-guide-for-human-therapists-in-a-chatbot-world
点击「阅读原文」可查看及检索历史文章。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