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景广阔——泰它西普在IgAV和IgAVN治疗中再献佳绩
2025-11-05



免疫球蛋白A血管炎IgAV,原称过敏性紫癜)是儿童最常见的血管炎类型,其特征为IgA主导的免疫复合物沉积,可累及皮肤、关节、胃肠道及肾脏,严重时可并发IgA血管炎肾炎(IgAVN当前IgAV/IgAVN的治疗以糖皮质激素和传统免疫抑制剂为主,但部分患儿疗效不佳且常伴有显著副作用。我国原研新药双靶点生物制剂泰它西普是一种靶向B细胞激活因子(BLyS,又称BAFF/增殖诱导配体(APRIL)通路的新型重组融合蛋白,在治疗IgAV/IgAVN等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近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仇丽茹教授团队在《Pediatric Rheumatology期刊上发表一项探究泰它西普在IgAVIgAVN患儿中疗效与安全性的单中心回顾性研究这也是紫癜领域首个历史对照研究。研究显示,泰它西普不仅有助于预防IgAV患儿肾炎发生,还能改善IgAVN患儿蛋白尿,减少激素用量,这为IgAVIgAVN的治疗提供了新的策略。现将核心内容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图片


【研究设计】

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观察性研究,设置两个研究队列,研究时长36周。研究分为泰它西普治疗组及历史对照组


 泰它西普治疗组纳入202311月至202411月期间就诊的24IgAVIgAVN患儿(所有患儿肾脏病理分级均在ISKDC IISKDC Vb级之间,其中以ISKDC III级为主)并分为三个亚组:


 IgAV组(n=5):确诊IgAV且存在肾病高危因素(严重紫癜、胃肠道症状、关节症状或尿检异常),同时对糖皮质激素反应不佳

 急性IgAVN组(n=10):经肾活检证实,病程<6个月,伴有严重肾外症状且对常规免疫抑制治疗反应不佳

 慢性IgAVN组(n=9):经肾活检证实,病程≥6个月,表现为持续性蛋白尿或进行性肾功能下降,且对传统治疗方案耐药。


 历史对照组通过倾向评分匹配纳入了20111月至201712月期间仅接受常规治疗的30IgAVN患儿


泰它西普组所有入组患儿均接受泰它西普(80mg160mg)每周一次皮下注射,并联合常规治疗。主要研究终点为从基线至第4122436周尿蛋白肌酐比(UPCR)或24小时尿蛋白的变化,次要研究终点包括血清白蛋白、eGFR的变化及激素剂量减少。安全性通过监测不良事件和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进行评估。


【研究结果】

泰它西普改善IgAV患儿多种疾病症状,有助于预防肾炎发生


所有IgAV患儿基线时均存在持续紫癜,其中3例伴有严重腹痛及胃肠道出血,1例存在关节痛,3例曾出现一过性尿检异常。在平均39周的随访期内,经泰它西普治疗后所有患儿的皮肤、关节及胃肠道症状均获得改善。在随访期间无任何IgAV患儿出现肾炎,尿常规持续保持阴性(表1结果提示,泰它西普治疗可能有助于预防肾炎发生


1 IgAV患者使用泰它西普后的随访情况

图片


泰它西普治疗IgAVN患儿可快速且持续降低蛋白尿,提升血清白蛋白水平,维持肾功能稳定


▶ 急性IgAVN

10急性IgAVN患儿接受泰它西普治疗后,基线中位UPCR1149.3mg/g,治疗4周后即显著降低(P=0.015),且持续至第36周。与基线相比,UPCR在第4周下降954mg/g,第12周下降1324mg/g,第24周下降1353mg/g,第36周下降1351mg/gP<0.05)。此外,血清白蛋白从治疗4即较基线显著提升且持续至36周,eGFR在研究期间保持稳定(P>0.05(图1。这表明泰它西普能快速降低急性IgAVN患儿的蛋白尿水平,同时维持肾功能稳定。


图片

急性IgAVN儿童接受泰它西普治疗期间血清白蛋白、eGFRUPCR的变化


▶ 慢性IgAVN

9慢性IgAVN患儿基线中位UPCR322.1mg/g。与基线相比,UPCR在第4周下降562mg/g,第12周下降587mg/g,第24周下降602mg/g,第36周下降602mg/g(所有P<0.05)。即使血清白蛋白水平正常,使用泰它西普治疗后仍有提升,36时较基线提升3.68g/LP=0.03)。eGFR在研究期间保持稳定(P>0.05(图2结果证实泰它西普对慢性IgAVN患儿具有显著疗效。


图片

IgAVN儿童接受泰它西普治疗期间血清白蛋白、eGFRUPCR的变化


泰它西普有助于实现激素减量,优于传统方案 


泰它西普有助于实现患儿激素减量,在24周内,泰它西普组的激素减量幅度显著高于历史对照组(表2)。值得注意的是,泰它西普组和历史对照组的在治疗组合和强度上存在差异。泰它西普组中仅4例联合使用霉酚酸酯(MMF),1例联合他克莫司;相比之下,对照组中MMF的使用比例更高,22例使用了MMF,7例使用了他克莫司或环孢素。提示即使在相对较弱的背景免疫抑制治疗下,泰它西普组依然有更大幅的激素减量。这些结果表明,泰它西普能实现快速且更显著的激素减量,有助于减少儿童激素暴露。


泰它西普组和历史对照组的激素减量幅度

图片

泰它西普安全性良好


期间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未报告注射部位反应、急性过敏反应或严重感染。免疫球蛋白水平监测结果显示,与基线相比,血清IgA在第12时有显著下降(P=0.0052IgG在第12周下降3.3745g/LP<0.0001),第24周下降2.2515g/LP=0.0007),36周较基线无差异;IgM则在治疗期间未出现明显下降P>0.05(图3。尽管免疫球蛋白水平有所下降,但未观察到感染发生率增加,整体安全性良好


图片

泰它西普治疗后免疫球蛋白的变化


【研究讨论】

本研究作为紫癜领域首个采用历史对照设计的研究,系统评估了泰它西普在儿童IgAVIgAVN治疗中的价值。研究结果显示,泰它西普不仅能有效改善IgAV患儿的多种肾外症状(胃肠道症状、关节症状或尿检异常等),还能显著降低IgAVN患儿的蛋白尿水平,维持肾功能实现激素减量。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所有IgAV患儿在接受泰它西普治疗后均未进展至肾炎这为探索IgAVN早期干预策略提供了有益线索此外,在背景免疫抑制治疗强度相对较弱的情况下,泰它西普组仍展现出优于传统方案的激素减量效果。


本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关于泰它西普预防IgAV患儿炎发生的观察仅基于小样本描述性数据,其确切的预防效应仍需在前瞻性对照研究中验证。同时,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变化虽属预期药理反应,但其长期影响仍需密切监测。




结语

综上所述,本研究显示泰它西普在IgAVIgAVN患儿中具有显著的疗效和良好的安全性。在本研究中,泰它西普不但为探索IgAVN早期干预策略提供了有利证据,还为该类患儿减少激素用量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因此,泰它西普IgAVIgAVN患儿极具应用潜力,未来需更大规模的试验以完全确立泰它西普IgAVIgAVN管理中的作用。


专家简介

图片

仇丽茹 教授


  •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罕见病诊疗与研究中心副主任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儿科学系副主任

  • 湖北省罕见病医学中心副主任

  •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临床流行病学组副组长

  • 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肾脏学组副组长

  • 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儿童肾脏专委会儿童肾脏病理诊断专家协作组副组长

  • 亚太医学生物免疫学会儿童肾脏免疫学分会委员兼副秘书长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