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自上世纪80年代首次被发现以来,已导致全球数千万人感染和死亡1,成为了全球HIV领域专家和学者致力于攻克的重大难题。数十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其治疗方法也在不断更新迭代。2023年10月,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
2024年8月24日,“卡替拉韦+利匹韦林长效治疗方案”中国上市会即将于北京盛大召开,届时来自我国HIV领域的权威专家、临床医生及学者将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一重要历史时刻。值此之际,医脉通特邀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医院魏洪霞教授,就HIV药物发展史和HIV长效治疗方案等相关话题进行精彩分享,共探HIV的治疗格局变化。
医脉通:从1981年首例HIV感染者被发现以来,抗HIV药物治疗经历了哪些阶段?
魏洪霞教授:
第一阶段是1987年-1995年,这是一个初窥门径的阶段。1987年,首个抗HIV的药物
第二阶段是1996年-2005年,我们称为由简入繁的阶段。1996年后,蛋白酶抑制剂(PI)、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陆续问世3。不同种类药物联合应用可以较好地抑制HIV病毒,一种核心药物联合两种NRTI的方案,称为高效抗逆转录酶病毒治疗,俗称为“鸡尾酒疗法”。在这一阶段,“鸡尾酒疗法”成为了HIV的标准疗法,但是其存在服药种类多、剂量大、频次高、不良反应多等多种问题,临床应用非常不便3。
第三个阶段是2006年-2022年,我们称为由繁入简的阶段。2006年,全球首个口服单一片剂药物获FDA批准上市。此后,多款每日一次单片方案陆续问世,HIV患者的用药进入了“每日一次”的时代4。在这期间,HIV感染者用药体验有了较大改观,病毒抑制率和治疗结局也进一步改善。尽管如此,HIV治疗现状仍然不乐观,每日服药挑战、共病负担、终身治疗、生活质量差等问题仍困扰着感染者。
卡替拉韦+利匹韦林长效治疗方案的上市标志着HIV治疗迈入了长效时代。在HIV治疗领域,长效治疗是当下和未来的大趋势,相关研究者一直在探寻半衰期更长的药物,致力于降低HIV药物的给药频次。更低的给药频次意味着患者能够告别每日口服药物的困境,从而提升生活质量和治疗依从性,临床也非常期待长效治疗能够早日用于中国患者。
医脉通:与传统每日口服治疗相比,HIV的长效治疗能够带来哪些突破与超越?
魏洪霞教授:
长效治疗有望全面提升HIV感染者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5。首先,它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因为更低的给药频次,可以减轻因每日服药给患者带来的病耻感,同时也可以缓解因每日服药带来的依从性焦虑,使得患者整体的心理状态得到多维度的改善。第二,它有助于保护患者的隐私,长效治疗能减少侵犯患者健康隐私的机会,减少在非临床护理环境下,暴露患者隐私的可能性。第三,它提升了用药的便捷性,对于因工作模式或生活模式不便于每日服药、不便于带药的患者(比如出差、倒班等),长效治疗可能更为合适。
此外,长效的注射疗法在以下几个方面可以有额外的获益5:第一,它可以解决医学相关的口服问题,对于口服药物有困难的患者,比如伴有胃肠道疾病、
医脉通:当前有哪些针对HIV的长效药物?它们的研究进展如何?各有哪些特点?请您为我们做简单介绍。
魏洪霞教授:
目前,HIV长效疗法包括卡替拉韦+利匹韦林、艾博韦泰、来那卡帕韦等,但它们的适用人群、用法用量存在着一定的差别6-8。
卡替拉韦+利匹韦林的长效治疗方案是全球获批的首个完整的HIV长效治疗方案9,它适用于已经经过治疗且处于病毒学抑制的HIV感染者,只需要每两个月注射1次,其III期的研究数据显示该方案能够实现长期的病毒学抑制且安全性良好6,这一长效治疗方案已于2021年1月获得了FDA的批准,并在2023年10月也获得了我国NMPA的批准。
艾博韦泰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抗HIV药物,于2018年在中国获批。然而,它并不是一个完整的长效治疗方案,它在每周注射一次的基础上还需要和其他的口服药物联合应用,才能达到较好的抗病毒治疗疗效7。这种使用方式稍显烦琐,在临床实践中,艾博韦泰通常被用作一线药物耐药后的替代治疗方案。
来那卡帕韦是一种长效的抗HIV药物,于2022年12月在美国获批,但它也并不是一个完整的长效方案,也需要联合其他的抗HIV药物应用。目前它可用于既往接受过多种治疗方案的多重耐药的HIV感染者8。
简明处方
PM-CN-CBR-NLTR-240015 有效期至2026年8月
本资料并非广告。本资料基于科学信息制作且仅供医疗保健专业人士阅读。请勿传播本资料。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