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袭性真菌感染,及时诊治很重要!
2025-08-21
关键词: 侵袭性真菌感染

侵袭性真菌感染是机会性感染,多由念珠菌属、曲霉菌、隐球菌和肺孢子菌等真菌引起,在免疫功能低下的宿主中可引起严重疾病甚至死亡。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常见危险因素包括未受控制的糖尿病导致的高血糖、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免疫抑制治疗、原发性和继发性免疫缺陷疾病。此外,用于靶向治疗的各种分子治疗药物也与机会性感染的增加有关。及时诊断和治疗由这些侵袭性真菌感染引起的疾病是必要的,因为免疫抑制增加了患者的死亡风险。


念珠菌病


念珠菌病是免疫抑制情况下最常见的真菌感染,约  70%-80% 的侵袭性念珠菌病是由光滑念珠菌和白色念珠菌引起的。念珠菌病的病原学诊断方法包括真菌直接镜检(含荧光染色)、真菌培养与鉴定、体外药敏试验、血清学、分子生物学和组织病理检测。由于念珠菌可以侵袭人体各组织、器官,故用于检测的标本来源包括血液、无菌体液、组织、痰、尿、粪便、分泌物或脓液等,应尽可能按照要求规范留取并送检合格的病原学检测标本。


最新的治疗建议包括棘白菌素类药物卡泊芬净米卡芬净和阿尼芬净,以及伏立康唑泊沙康唑两性霉素B。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建议将棘白菌素作为治疗念珠菌的初始疗法,并根据分离物的敏感性、真菌血培养阴性和患者稳定性,在 5-7 天后改用唑类药物。治疗通常应在血培养呈阴性后继续14天。


毛霉


毛霉病(mucormycosis)是由毛霉目真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该病一旦发生,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较高。毛霉病的病原学诊断方法包括微生物学、组织病理学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对高危患者应积极进行微生物学和组织病理学检查。活检组织或坏死组织是最有诊断价值的检测样本,对毛霉病诊断有重要意义。


毛霉病有效治疗依赖于早期诊断以及对侵袭程度的识别,一般建议采用药物和手术相结合的治疗方法以获得最佳结果。毛霉病治疗的重要原则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及早进行外科治疗,包括局部清创、感染组织或脏器的切除。抗真菌药物治疗可选择的药物包括两性霉素B脂质制剂及脱氧胆酸盐、艾沙康唑、泊沙康唑等。


曲霉病


曲霉属真菌通过呼吸系统吸入是曲霉孢子进入人体最常见的途径。曲霉病的诊断依靠多种临床线索的整合,包括危险因素、当地流行病学以及临床实践中可使用的诊断工具。 一般基于组织病理学、微生物学、血清学和影像学等多方面的数据来综合判断 。联合使用 GM 试验和 G 试验进行侵袭性曲霉病的诊断可显著提高诊断特异度,但敏感度较低。


临床用于侵袭性曲霉病治疗的三大类药物为多烯类、三唑类和棘白菌素类,其中国内目前有侵袭性曲霉病治疗适应证的药物包括伏立康唑、泊沙康唑、艾莎康唑、脂质体两性霉素B、两性霉素B 胆固醇硫酸酯复合物。IDSA 指南推荐侵袭性曲霉病的首选治疗方法是伏立康唑和泊沙康唑等三唑类药物,脂质体两性霉素B在没有替代药物时使用。根据发病部位、免疫抑制程度及临床改善情况,疗程为一般为 6-12 周。


隐球菌病


隐球菌可感染人体的任何组织和脏器,健康人对该真菌有免疫力,只有当机体免疫机制减弱、抵抗力降低时,病原菌才易于侵入人体致病。隐球菌性脑膜炎(CM)和肺隐球菌病(PC)是隐球菌病2种常见的临床类型。临床表现结合隐球菌病原学检查对确定诊断十分重要,对于脑部隐球菌病影像学检查 MRI 的灵敏度高于 CT,确定诊断应进行特殊专项检查,包括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脑脊液隐球菌培养、脑脊液墨汁染色、脑脊液隐球菌检测及脑脊液 mNGS 检测。


隐球菌病抗真菌药物治疗的选择取决于疾病的部位和程度、患者免疫抑制状态和疾病的严重程度。建议两性霉素B 脂质体联合氟胞嘧啶作为隐球菌性脑膜炎、播散性疾病或重度肺部隐球菌病首选抗真菌药物治疗方案。


耶氏肺孢子菌肺炎


耶氏肺孢子菌肺炎( PJP)是由耶氏肺孢子菌引起的机会性肺部感染性疾病。PJP 的影像学特征性表现为双侧间质性肺炎,伴弥漫性斑片状实变和磨玻璃样混浊。通过镜检在活检组织、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或诱导痰中查找病原体包囊(子孢子)或滋养体,是 PJP 诊断的金标准。


对于有高危因素和怀疑 PJP 的危重患者,即使没有明确的诊断,也应立即开始治疗。虽然 PJP 是一种真菌性肺炎,但它对抗真菌治疗没有反应。推荐使用抗生素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 TMP-SMX) 为 PJP 的一线治疗药物。

参考文献
1.Anandani G, Bhise M,et al.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 and the management in immunocompromised conditions. J Family Med Prim Care. 2025 Jul;14(7):2643-2652.
4.Chang CC, Harrison TS,et al. Global guideline for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cryptococcosis: an initiative of the ECMM and ISHAM in cooperation with the ASM. Lancet Infect Dis. 2024 Aug;24(8):e495-e512.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