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脉通编辑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中危
王建祥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
中危AML缓解后是否应进行allo-HSCT,是近年来广泛讨论且存在争议的问题。既往大型Meta分析显示,中危AML患者缓解后接受allo-HSCT可带来显著的生存获益,该证据也支持推荐该人群进行移植。然而,在临床实践中,我们面对的是具体的患者,并非所有中危AML患者均需移植。不同医疗中心的治疗策略也存在差异,化疗优势明显的中心移植依赖度较低,而移植技术成熟的中心则更倾向于推荐移植。
为患者做出合理决策前首先应认识到,中危AML是一类异质性很强的疾病群体。我们的治疗选择应基于患者的缓解质量和缓解深度。如果患者在第一个或第二个治疗周期内达到深度缓解,即微小残留病(MRD)阴性,根据我们中心的临床数据,这类患者移植与非移植的生存率并无差异,因此可以考虑不进行移植。相反,若患者在第二治疗周期后仍存在MRD阳性,则移植能够为其带来明确的生存获益。此外,还存在一些特殊情况需予以关注,部分患者虽然达到缓解,但对化疗耐受性差,化疗后造血恢复缓慢。对于这类患者,也应考虑移植。移植不仅有助于清除残留白血病细胞,还能重建正常造血功能,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造血状态。
当前,MRD监测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以往常用流式细胞术检测MRD,灵敏度可达10-4;如今,二代测序(NGS)等技术的应用,可进一步提高检测敏感度,有助于识别缓解质量更佳、预后更好的患者,从而避免不必要的移植。同时,我们还可对暂不移植的患者进行动态MRD监测,一旦发现MRD水平升高,即可及时启动移植。
因此,对于中危AML患者,是否移植需综合多方面因素进行判断。我们不仅需参考危险度分层,还应全面评估其缓解深度、MRD状态、造血恢复能力以及MRD动态变化,从整个治疗过程进行个体化动态管理,科学把握移植的适应证和最佳时机。
薛胜利教授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AML的治疗策略主要参考患者的预后危险分层。首次完全缓解(CR)后,低危组和高危组AML患者分别能从巩固化疗和allo-HSCT中获益。但对于中危组AML患者首次获得CR后的治疗策略仍存在争议。
一项多中心回顾性研究表明,中危组患者若在治疗过程中出现MRD阳性,与常规化疗组相比(5年累积复发率[CIR]为90.5%;95%CI:59.8%-98.1%;总生存[OS]率为14.3%;95%CI:3.6%-32.1%;无白血病生存[LFS]率为4.8%;95%CI:0.3%-19.7%),allo-HSCT治疗可降低5年CIR(26.0%;95%CI:16.7%-36.2%)及改善OS率(64.9%;95%CI:53.2%-74.4%)和LFS率(61.0%;95%CI:49.2%-70.9%)。这可能是由于移植带来的移植物抗白血病(GVL)效应可进一步清除残留病灶,降低复发风险。
对于CR后MRD持续阴性的中危组AML患者来说,是否能从移植中获益仍需权衡。ETAL-1临床试验结论显示,尽管allo-HSCT组相比于常规化疗组具有更低的2年CIR(20% vs 58%,p<0.001)及更好的2年无病生存(DFS)率(69% vs 40%,p=0.001),但两组OS及健康状况调查问卷结果无显著差异。因此,对于中危组患者动态检测MRD有助于确定个体化移植的理想时间点。
传统观念认为老年患者化疗耐受性差,所以针对大于60岁的中老年AML患者是否能从移植中获益仍具有争议。法国创新白血病组织开展了一项针对60岁以上70岁以下中高危AML患者CR1后行allo-HSCT的回顾性分析研究。研究表明,allo-HSCT后,无论是中危还是高危患者无复发生存(RFS)和OS均显著改善。allo-HSCT可显著改善CR1 fit老年中高危组AML患者的预后。
因此中危组AML患者的allo-HSCT决策,应结合患者治疗过程中的MRD水平、患者年龄及体能状况等综合决定。
弓晓媛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
中危AML患者在CR1后是否需要接受allo-HSCT,一直是临床决策的争议焦点。尽管allo-HSCT可降低白血病复发风险,但其移植相关死亡率及长期并发症仍需权衡。
针对CR1后的中危AML患者比较allo-HSCT与标准巩固化疗临床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ETAL-1研究)显示,allo-HSCT组的2年累积复发率显著低于化疗组(20% vs 58%,p<0.001),且2年DFS率更优(69% vs 40%,p=0.001);然而,两组患者在OS率(即主要研究终点)方面并无显著差异。该研究为成人中危AML患者的CR1后治疗选择提供了重要的循证依据,该研究作者认为,对于CR1的中危AML患者,allo-HSCT或可推迟至首次复发时再进行。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该研究入组患者的中等危险度标准是基于当时(研究开展时期)的预后分层体系,与当前基于NGS技术建立的、分子特征更为精细的预后分组标准存在一定差异。鉴于中危AML患者的异质性较高,仅依赖传统细胞遗传学或分子标志物可能不足以精准预测移植获益。
近年来,MRD监测逐渐成为指导治疗抉择的重要指标。多项研究报告称,持续MRD阳性的中危AML患者可从allo-HSCT中受益更多,而持续阴性者或可考虑化疗或同时联合靶向治疗。同时,随着Menin抑制剂和FLT3抑制剂的研发,显著提高了特定突变患者的缓解率与生存获益,对于复发/难治患者的挽救治疗成功率也较传统化疗大为提高,使得这部分患者CR1期进行allo-HSCT的必要性面临重新评估。
综上,对于中危AML患者在CR1后是否接受allo-HSCT,需要在疾病生物学特征、治疗反应动态评估和患者个体因素(移植相关风险评分)三者间寻求平衡。未来需要更多前瞻性研究(如MRD分层下的随机对照试验)来明确最佳干预时机,最终实现从“风险分层”到“个体化预测”的跨越。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