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脉通编辑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Etranacogene dezaparvovec基因疗法在重度/中度血友病B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该III期临床试验(NCT03569891;HOPE-B试验)招募了18岁及以上、伴有出血症状、需连续输注凝血因子IX的血友病B男性患者。纳入的患者被分为重度(凝血因子IX活性水平<1%)和中度(1%≤凝血因子IX活性水平≤2%)。纳入的患者单次接受Etranacogene dezaparvovec输注的剂量为2×1013基因拷贝/kg。既往试验的主要终点:相较于导入期接受凝血因子IX输注时,凝血因子IX稳定表达后的52周内的年化出血率(ABR)。该研究将结果更新至24个月;事后疗效分析在基因治疗后24个月进行。
研究结果
该研究开始于2018年6月27日,纳入的患者于2019年1月-2020年3月接受了基因治疗,数据截止于2022年4月21日。该研究纳入了54例男性患者。中位的导入期为7.13(范围:6.51-7.82)个月;导入治疗后的中位随访时间26.51(四分位间距[IQR]24.54-27.99)个月。相较于导入期,基因治疗后7-24个月的校正后总出血ABR平均值从4.18显著降至1.51(p=0.0002),需因子IX治疗的ABR平均值从3.65显著降至0.99(p=0.0001),具体结果见图1。在基因治疗后每6个月的评估中,至少67%患者未出血;36/54例患者在基因治疗后的首个6个月内有出血事件,此后未再出血。在导入期,14/54例患者未出血。基因治疗后24个月,1例(2%)患者的凝血因子IX活性(一期检测法)低于5%,18例(33%)因子IX的活性超过40%,平均因子IX活性稳定并持续在36.7%(标准差[SD]19.0%)。在所有患者(n=54)中,52例(96%)内源性表达IX因子,在第24个月时仍未接受IX因子输注预防。基因治疗后24个月时未出现新的安全问题,也未发生治疗相关严重不良事件(AE)和治疗相关死亡。最常见的治疗相关AE是

图1.基因治疗后7-24个月和导入治疗期间的总出血事件(A)和需要IX因子治疗出血事件(B)的ABR
研究结论
HOPE-B试验表明,Etranacogene dezaparvovec能使重度/中度血友病B男性患者稳定产生因子IX,并显著降低出血事件发生率且安全性良好。
Giroctocogene fitelparvovec基因疗法在严重血友病A患者中的疗效研究方法
Alta研究(NCT03061201)是一项正在进行的、多中心、剂量范围、单药、为期5年的临床试验,其开始于2017年6月。该研究采用适应性设计,从9×1011vg/kg逐渐增加输注剂量,以确定能使凝血因子VIII活性水平达到40%-100%的Giroctocogene fitelparvovec剂量。患者在给药后20周,至少每周监测一次因子VIII活性,每周至少监测两次肝酶。主要研究重点为疗效和安全性。
研究结果
该试验纳入了11例患者,并设计了4个剂量组:组1的剂量为9×1011vg/kg(患者1和2),组2为2×1012vg/kg(患者3和4)、组3为1×1013vg/kg(患者5和6)和组4为3×1013vg/kg(患者7、8、9、10和11)。所有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0.3(19-47)岁。在基因治疗前的12个月内,患者的总出血事件数的平均值为7.5(SD 8.8)。
FVIII活性水平以剂量依赖的方式增加,组4患者因子VIII活性水平最高(图2A-B)。在输注后第9周,组4患者的因子VIII达到了峰值水平,在正常范围(>50%)。依据发色底物检测法,组4患者在第52周FVIII活性水平平均值为42.6%(范围:7.8%-122.3%),第104周为25.4%(范围:0.9%-71.6%;图2C);依据一期检测法,组4患者第52周和第104周的因子VIII水平为66.4%(范围:12.0%-191.3%)和38.9%(范围:4.1%-99.1%;图2D)。丙氨酸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升高是最常见的治疗相关AE。输注后6小时内,1例患者报告了两起治疗相关严重AE(低血压和

图2.依据发光底物法(A)和一期检测法(B)每例患者的因子VIII活性水平变化;依据发光底物法(C)和一期检测法(D),组4患者VIII因子水平变化
研究结论
该临床试验表明Giroctocogene fitelparvovec基因疗法在血友病A患者中的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良好;采用组4剂量水平基因疗法的III期临床试验(NCT04370054)正在进行中。
Valoctocogene roxaparvovec在血友病A患者中疗效及安全性的两年随访结果
GENEr8-1研究(NCT03370913)是一项开放标签,单臂,多中心,III期临床试验,其纳入了134例需要接受因子VIII输注预防出血的严重血友病A男性患者。纳入的患者接受了Valoctocogene roxaparvovec单次输注,剂量为6×1013载体基因组/kg。主要研究终点为相较于基线时,输注后104周的年化需治疗的出血事件率的变化。研究者对该基因疗法的药代动力学进行了建模,评估转基因产生的因子VIII活性水平与出血风险的关系。
研究结果
输注后第104周的分析时,纳入了所有接受基因治疗的132例患者(意向治疗人群),其中112例患者有基线时数据(滚动患者人群)。相较于基线水平,滚动患者人群的年化需治疗的出血率下降了84.5%(p<0.001,图3A),因子VIII年化使用量下降了98.2%(p<0.001;图3B),年化总出血率下降了77%(p<0.001;图3C)。从输注后第76周开始,转基因产生的因子VIII活性表现为一级消除动力学;转基因产生的因子VIII活性模型,预估活性半衰期为123周(95%CI,84-232)。对于患者关节出血的风险评估,研究者发现当转基因产生的因子VIII水平在5IU/dl时(发色底物法检测),患者每年有出现1起关节出血事件的风险。基因治疗两年后,未有新的安全事件报道,也未发生新的治疗相关严重AE。

图3.滚动人群年化需治疗的出血率(A)、年化因子VIII使用量(B)和年化总出血率(C)的结果
研究结论
该研究表明,在Valoctocogene roxaparvovec基因治疗2年后,因子VIII活性的持续性良好,出血风险较基线时显著降低,且安全性良好。
小结
上述临床试验证实,基因治疗能使血友病患者的凝血因子活性水平稳定在安全范围,显著降低了血友病患者的出血风险,且安全性良好。相较于以往血友病患者接受凝血因子输注的治疗,基因治疗显著改善了血友病患者的生存质量。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