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在第17届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上,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的向定成教授做了题为“他汀治疗不达标,何去何从”的精彩报告。
一、中国血脂控制现状
在我国,他汀治疗不达标的患者比例极高。第二次中国临床血脂控制状况调查显示,我国使用他汀治疗的住院和/或门诊极高危患者达标率仅为23%。中国胆固醇教育计划(CCEP)发现,使用他汀治疗的门诊极高危患者达标率为11%。最新DYSIS-China研究极具代表性,其结果从多方面、多角度呈现了我国血脂异常控制现状。该研究连续纳入了来自120多家不同地域、不同等级医院的25000余例患者(年龄≥45岁),均已接受过至少3个月的降脂治疗,其中超过7成患者处于极高危/高危水平。结果显示,40%患者经治疗后LDL-C仍未达标,而且患者危险程度越高,达标率越低。
DYSIS-China研究与第二次全国血脂异常调研结果比较发现,近十年来中国患者的整体LDL-C达标率有所提高,但极高危患者控制仍然不佳。因此,如何更有效控制血脂水平以提高血脂达标率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他汀治疗不达标,如何应对?
针对这一问题,向定成教授提出了3条应对措施:增加他汀剂量、换用强效制剂以及联合用药,并针对3种措施进行了分析。
1、增加他汀剂量
增加他汀剂量治疗中存在他汀“6原则”,即用药剂量每增加一倍,LDL-C下降幅度只增加6%,8倍剂量可进一步降低18%。由此可见,增加他汀剂量带来的LDL-C降幅有限。而且荟萃分析结果显示,大剂量他汀治疗显著增加不良反应。中国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西方白人。近期2个针对大剂量他汀是否获益更多的大型荟萃分析研究分别纳入10项RCT研究(41778例)和47项研究(175232例),结果均显示,与中小剂量他汀相比,大剂量强化他汀治疗未能显著降低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死亡率;但肝酶和肌酶升高等不良事件风险则明显增加。
2、换用强效制剂
3、联合用药
(1)依折麦布
他汀单药治疗抑制胆固醇合成的同时,代偿性增加胆固醇吸收。体内胆固醇主要来源于肝脏合成与肠道吸收。他汀可抑制胆固醇合成,依折麦布抑制胆固醇吸收,两药联合可以机制互补,达到抑制胆固醇合成与吸收的双重效果。依折麦布与他汀联用可使LDL-C降低70%。IMPROVE-IT是一项在急性冠脉综合征高危患者中确立
(2)PCSK9抑制剂
ODYSSEY LONG TERM研究显示,24周时Alirocumab加最大耐受剂量他汀组患者的LDL-C比安慰剂加最大耐受剂量他汀组患者降低61%。OLSER研究评估了Evolocumab对心血管预后的影响。结果表明Evolocumab加标准治疗组患者的LDL-C比标准治疗组患者降低61%,同时大大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ODYSSEY OUTCOMES、SPIRE-1及SPIRE-2等试验结果非常值得期待,未来PCSK9抑制剂类药物的降脂效果将不亚于他汀药物。
向定成教授总结道,目前中国仍有50%左右的患者单用他汀后LDL-C不能达标,极高危患者的他汀治疗不达标率高达60%;增加他汀剂量及换用强效他汀可行但改善空间不大,他汀联合治疗是趋势;PCSK9抑制剂为患者带来新的治疗希望。
更多精彩>>>第17届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