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十四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上,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刘梅林教授介绍了《2012ACCF/AHA 不稳定心绞痛、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管理指南》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UA/NSTEMI)抗心肌缺血和抗血小板治疗的推荐要点。
抗心肌缺血治疗
☆ UA/NSTEMI患者缺血症状发作,舌下含服
☆ 持续缺血、心衰或高血压患者,前48h应静注NTG;但不应影响降低死亡率的β受体阻滞剂或ACEI使用(ⅠB);
☆ 24h内口服β受体阻滞剂治疗,但需除外:心力衰竭;低心排状态;心源性休克风险(>70岁,SBP<120mmHg,HR>110 or<60BPM,出现UA/NSTEMI症状时间长)增加;β受体阻滞剂相对禁忌证(PR>0.24s,Ⅱ、Ⅲ°AVB,活动性)(ⅠB);
☆ UA/NSTEMI缺血症状持续或反复发作,β受体阻滞剂禁忌时,如无LV功能异常或其他禁忌,非二氢吡啶类CCB可作为初始治疗(ⅠB);
☆ UA/NSTEMI肺淤血或LVEF≤40%,如无低血压(SBP<100mmHg或平时
☆ 临床或影像有HF征象或LVEF≤40%,ACEI不耐受应使用ARB(ⅠA);
☆ 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充分使用后,缺血仍反复发作者,如无禁忌,可口服长效非二氢吡啶类(ⅡaC);
☆ 无肺淤血或LVEF≤40%,如无低血压(SBP<100mmHg或平时收缩压30mmHg)或其他禁忌,前24h应口服ACEI(ⅡaB);
抗血小板治疗
☆ 患者如能耐受,尽快启动
☆ 药物保守治疗患者(如:非介入),尽快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或替卡格雷(负荷剂量后每日维持)及抗凝治疗,双联抗血小板维持治疗12月;ⅠB
☆ Abciximab 不应用于非PCI,缺血事件低危患者(TIMI risk score≤2)或高出血风险和已服用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不推荐使用GPⅡb/Ⅲa抑制剂;
☆ 拟行介入治疗的高危、非出血高危患者:如TNI高、糖尿病或明显ST压低,在阿司匹林和一种P2Y12抑制剂基础上,可使用GPⅡb/Ⅲa抑制剂;
☆ 保守治疗患者,
☆ 支架术后(BMS/DES)继续阿司匹林,P2Y12受体抑制剂:a.氯吡格雷75mg/d,普拉格雷10mg/d,或替卡格雷90mg bid,DES至少12月,BMS最好12月;b.出血风险超过获益可提前停用P2Y12受体抑制剂;
☆ 有抗凝指征者,继续阿司匹林,
表 三种不同P2Y12受体抑制剂的比较
ACS长期抗血小板治疗
☆ ACS患者终生服用阿司匹林,75-150mg/天;
☆ 氯吡格雷75mg/天,或替卡格雷、普拉格雷,最好使用1年;
☆ 高危患者考虑长期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 持续评估患者缺血症状和出血危险;
阿司匹林治疗建议
☆ 服用阿司匹林后出血或有出血风险,选择低剂量75-100mg/日;
☆ 不能耐受或禁忌使用阿司匹林,可长期使用氯吡格雷75mg/日代替;
☆ 因胃肠内道出血用氯吡格雷替代阿司匹林时,给予质子泵抑制剂;
老年人的抗血小板治疗
☆ 治疗决策需个体化;
☆ 65岁以上老年人亚组分析:老年人同样从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中获益,并且其绝对和相对获益比65岁以下人群更显著;
☆ 阿司匹林长期剂量建议不超过100mg,急性期抗血小板药物负荷剂量应酌情减少或不用。
点击进入>>>第二十四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专题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