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宁玲教授专访:高血压防治疑难问题解析
2013-09-18 来源:医脉通

2013年9月13日,在北京举办的“2013年中国高血压年会”上,医脉通编辑有幸采访了中国高血压联盟副主席、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的孙宁玲教授。孙教授就降压策略、降压药的选择等高血压防治中的常见和疑难问题进行了解惑答疑。


中国高血压联盟副主席孙宁玲教授接受医脉通专访


医脉通:孙教授,您好!感谢您接受医脉通的采访!对于高血压患者,在降压达标的前提下,如何选择及正确使用更为安全的降压药物?


孙宁玲教授:降压药物选择要把握好两个大的原则,首先是有效,在有效的前提下考虑药物的安全性。


药物的安全性主要考虑三个方面:首先是药物的不良反应,很多降压药都有不良反应,每种药物的不良反应各不相同。所以让患者安全服药首先要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有哪些?处方前应询问患者之前服用过哪些药物,是否能够耐受?如果能够耐受那么患者就有可能耐受同种或者同类药物,这样能大大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此外,应该事先告知患者开具的降压药有哪些不良反应,提前防范。其次,服药安全性与患者的病情和对药物的耐受性有关。例如冠心病患者服用α受体阻断剂,会引起心率增快,出现不适症状,因此,应该根据患者的病情及合并症等为患者选择恰当的药物;有如,有些患者虽然病情要求使用ACEI类药物,但患者不能耐受,出现咳嗽,这样就尽量避免选择这类药物。第三,安全性还有一个方面是过量的问题,对于动脉硬化狭窄的患者,血压不宜降得过低,因此降压药的剂量要合适。


医脉通:在临床工作中常常遇有部分老年病人收缩压比较高,但舒张压比较低,接近60mmHg,这种情况应该如何降压治疗?


孙宁玲教授:收缩压高、舒张压低是老年人动脉硬化的结果,也是老年高血压的特点之一。舒张压过低对于重要脏器的血液灌注会产生不良影响。


老年高血压患者首先要检查是否合并有其他疾病,例如脑卒中、冠心病、肾脏疾病等。如果既往有脑卒中、慢性肾脏疾病史,需要警惕血压过高;如果既往有冠心病,则需要注意,舒张压不能降得太低。


在药物的选择上,如果是老年人、舒张压较低,则不能选择快速降压的药物。因为,如果血压迅速降低,机体不能代偿,会出现不良事件的发生。所以降压药要逐渐加量,缓慢降压,保持舒张压在55mmHg以上的水平,特别是对于冠心病患者。


医脉通:目前很多高血压患者都在口服复方降压片、珍菊降压片、北京降压零号、生物降压素等药物降压,但指南中没有这类降压药如何应用,这样的降压是否合理?如何指导这类患者合理降压?


孙宁玲教授:复方降压片分为两种,一种是新型的复方降压片,一种是传统的,前者在中国指南中有相应的推荐。目前患者大多服用的是传统的复方降压片,它和珍菊降压片等属于传统的固定复方制剂,通常由4-6种低剂量降压成分组成,而新型复方降压片是由2-3种成分组成的。利尿剂是传统的固定复方制剂的基本组成成分,此外还有中枢神经阻断剂、或神经节递质释放抑制剂;珍菊降压片含有可乐定、复方降压片和降压零号含有利血平。这些药物有疗效叠加、不良反应低、价格低廉的优点,所以不反对应用常规剂量的传统固定复方制剂。


目前我国基层医生还在使用这些药物,而且疗效比较满意。如果患者服用上述药物疗效较佳、没有不良反应,那么可以继续使用。但是增加剂量有可能带来风险,,如果出现不良反应,例如服用降压零号的患者出现抑郁的情况,则需要换药(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可能会导致抑郁的加重)。如果出现低血钾或糖尿病病情加重,则应慎重使用,因为里面含有利尿剂。所以给予患者固定复方制剂后要严密观察是否出现不良反应,把握好安全和有效两大原则。


医脉通:目前国内外高血压相关的研究有哪些进展?主要关注那些问题?


孙宁玲教授:目前国内外高血压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药物治疗方面,新的药物不断出现,药物的临床研究不断进行。高血压防治理念有了很大的进步:从生物学创新到社会学创新;从单独的血压的管理到综合性的管理;从监测水平上,过去只是强调了诊室血压,现在更加强调家庭血压测量和动态血压监测的应用,以全面分析患者血压,评估血压水平及分级,从单纯的血压管理过渡到多维度、立体化的血压管理。立体化的血压管理,包括分期、分级和分类;在药物的选择上,表现为多方位的选择;在难治性高血压方面,除了药物治疗、筛查和诊断,目前RDN技术正在如火如荼的研究中。


医脉通:您能谈一下脑卒中患者的血压应该如何调节吗?


孙宁玲教授:脑卒中的血压管理要区分急性期和恢复期。急性期脑卒中24小时内一般不主张降压,只有血压大于200/120mmHg时才考虑适度降压治疗。卒中恢复期的二级预防需要将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但不要快速降压,同时注意脑灌注的问题。在降压药选择上,要选择长效的、血压波动幅度小的药物。此外,缺血性卒中患者除了降压之外,还要进行抗栓治疗。综合管理,以减少卒中的复发。


医脉通:请您谈一下当前我国高血压防治中存在哪些问题和不足?《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发布后会带来哪些变化? 


孙宁玲教授:当前我国高血压防治中存在的问题较多。首先,基层医院和农村的患者血压控制率低,而且高血压防控的新理念缺乏在基层的推广还远远不够,而是相对局限在一些大城市、大型医院和医疗机构。第二,三级甲等医院在综合防治和筛查中也存在单一性,血压控制率也不高,仅在30%左右。因此,《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不仅仅有助于推动基层医院高血压防控及教育理念的提升,同时也推动基层医院和农村患者对高血压的认识和了解,促使他们主动就医。只有医生和患者双方共同努力,才能将血压管理得更好。


医脉通: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接受我们的采访!


点击进入专题:2013年中国高血压年会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