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纪林:分叉病变及开口病变的介入治疗策略
2012-11-29 来源:医脉通
       11月24日,在基层委员会全国巡讲(太原站)会议上,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冠心病诊治中心的陈纪林教授介绍了“陈氏分型”的内容,强调两个关键点、介绍了各类分叉病变的介入治疗的策略。

北京阜外医院冠心病诊治中心的陈纪林
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陈纪林

       1、分叉病变介入治疗的两个关键点

       (1)分支开口有无严重狭窄(I型或Ⅱ型);

       (2)分支口径大小(≥2.5 mm或﹤2.5 mm)。

       以上两点对选择单支架或双支架介入治疗的方案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陈氏分型
图2  分叉病变陈氏分型

       2、开口于主动脉病变的介入治疗策略

       1)应选择切割球囊或相类似的球囊;

       2)EDS近端突入主动脉1mm左右

       3)支架释放完后回撤支架球囊2-3mm再行高压扩张

       4)如果LM不是很短的话,尽可能选择长一些的支架以防短支架一起的滑脱现象。

       应用DES或CBA+BMS方法治疗LAD开口病变均有良好的临床远期疗效。因此,对于不能耐受2种抗血小板药物联合治疗或年龄大于75岁的冠心病患者及长期服用两种抗血小板药有出血风险增加的患者,应用CBA+BMS方法治疗开口部病变仍是较好的治疗选择。

       3、前降支开口病变的介入治疗策略

       对于LM末端无狭窄的LAD开口病变,只要其与LCX之间的夹角≥60°,原则上均应采取精确定位的方法,若遇到支架随心脏跳动而移动时推荐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可阻止上述支架的移动。

       抑制支架随心跳摆动的建议

       1)放置导引钢丝于回旋支(LCX)远端;

       2)送2.5mm球囊入回旋支,近端在左主干约2mm;

       3)4-5atm压力球囊扩张,支架的移动将明显被抑制;

       4)可在LCX放置一个球囊,该球囊的前端进入左主干2mm,将球囊充盈至4-5atm,可达到抑制支架移动的目的。

      4、 回旋支(LCX)开口部病变的介入治疗策略

       1)对于单纯LCX开口病变,如果LCX与LM之间夹角≥70°或有“桥墩”的开口病变,建议采用支架精确定位的方法放置支架。

       2)对于LCX与LAD之间的夹角较小的单纯LCX开口病变,若LM口径明显大于LCX开口口径(>1mm),可采用SKB技术置入支架,若LM口径与LCX开口口径相差不大(≤0.5mm)可采用Crossover支架置入方法,必要时LM至LAD放置支架。

       3)若LCX开口病变累及LM末端或LAD开口,一般选择双支架治疗策略。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2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