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伐沙班再拓应用领域 FDA批准其用于房颤相关卒中预防
2011-09-15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前言:继两月前被批准用于髋、膝关节置换术后血栓预防后,利伐沙班再拓应用领域,FDA委员会1周前批准该药用于房颤相关卒中预防。
 |
图 利伐沙班作用机制
Ⅹa因子是凝血酶形成的内、外源通路共同交叉点,利伐沙班选择性抑制Ⅹa因子,有望阻断凝血酶生成的爆炸样放大效应,可能会更加高效、安全地抑制血栓形成。
|
两个月之后,FDA心血管和肾脏药物咨询委员会根据最终投票结果,于2011年9月8日批准该药可在心房颤动(房颤)患者中应用,以预防卒中发生。其中,支持票和反对票数分别为9票和1票,另有1票弃权。这项决策主要依赖于ROCKET AF(前瞻性、随机双盲设计)研究结果,该研究旨在比较利伐沙班与华法林对房颤患者的卒中预防作用,其结果达到了预设的非劣效性标准。
新型抗凝药物利伐沙班为口服直接Ⅹa因子抑制剂,于2009年6月在中国上市。2011年7月5日,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批准利伐沙班用于接受择期髋、膝关节置换术的成人患者,以预防静脉血栓栓塞发生。
唯一的反对票来自于著名学者史蒂芬·尼森(Steven Nissen)教授,他认为仅根据非劣性结果来下定论,证据并不充分;与其他研究相比,在ROCKET AF研究中,华法林在抗凝目标值范围内时间百分比(TTR),低于华法林在其他研究中的应用时间,这一点也是不少学者所关心的问题。此外,Nissen教授指出,利伐沙班的半衰期较短(10 mg口服后的平均半衰期为7~11小时),停药后或有不好的事情发生(“bad things happen”)。
最终,大多数委员会成员认为,利伐沙班至少是华法林的有效替代选择。包括委员会主席在内的4位学者建议,利伐沙班只应作为其他抗凝治疗失败后的三线治疗药物。
背景:
关于ROCKET AF研究和新型口服抗凝药物早已不是新闻。美国心脏学会(AHA)和美国卒中学会(ASA)发起的2010年心血管和卒中领域十大研究进展评选中,AHA 主席拉夫尔·萨科(Ralph Sacco)教授特别提到当年最为重要的进展之一,即为预防房颤相关卒中发生的新型口服抗凝药物,他特别提到了ROCKET-AF研究。在针对后者的意向性治疗分析中,利伐沙班并不优于华法林;但在治疗期分析中,利伐沙班使卒中和非中枢神经系统全身栓塞事件发生率降低了21%,显著减少颅内出血和致死性出血发生,且出血事件和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华法林相当。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