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汀不耐受的诊断与处理存在一定困惑,缺乏统一定义等问题,阻碍了他汀的合理使用。
近期,阜外医院李建军和窦
因此,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ASCVD)及高风险患者,应将降低LDL-C和预防心血管病作为首要目标,科学诊治他汀不耐受。
与血脂管理目标未能实现的后果相比,他汀相关不良反应风险是次要的,应在兼顾安全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障他汀的临床效益。
来源:中国循环杂志
定义与诊断:需满足四个条件
结合多种定义,共识将他汀不耐受定义为,应用他汀后出现一种或多种他汀相关不良反应,减量或停用他汀可改善,重启他汀则再次出现,导致无法维持达标。
他汀不耐受可分为两类,包括完全不耐受和部分不耐受。前者是指不能耐受任何种类、任何剂量他汀,后者是指不能耐受某些他汀的某些剂量。
他汀不耐受的影响因素较多,客观因素如药物相互作用。主观因素也起到一定的作用,需仔细甄别。
共识指出,诊断他汀不耐受应注重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异常,需明确使用他汀与不良反应及检测异常间的因果关系,且患者不能耐受至少2种他汀,其中一种为每日最低剂量。
在怀疑他汀不耐受的情况下,医务人员需分析以下四个要素,如同时满足方可诊断:
(1)临床表现:主观症状(如肌痛、无力)和/或客观实验室检查[如肌酸激酶(CK)、
(2)他汀种类和剂量:患者不能耐受≥2种他汀,其中一种为最低每日剂量,包括
(3)时间和因果关系:在开始使用他汀或增加剂量后出现不良反应,停药后缓解,再次用药后重新出现。
(4)排除其他可能原因:与其他疾病和药物相互作用相关的可能性较低。
新发糖尿病不属于他汀不耐受
他汀不耐受主要表现为肌肉不良反应和肝功能异常,后者相对常见,主要表现为一过性、无症状、ALT/AST<3×正常值上限(ULN)的转氨酶升高。
他汀相关新发糖尿病等,不列入他汀不耐受的范畴。
肌肉不良反应包括肌痛、肌炎、肌病和横纹肌溶解,大多数情况下不伴CK升高。应首先排除由慢性体力活动或既往存在的肌肉疾病所致。
为了便于区分和处理不同程度的肌肉不良反应,共识建议根据CK升高梯度定义肌肉不良反应的类别和程度:
肌痛定义为肌肉疼痛或无力,CK≤1×ULN;肌炎,1×ULN<CK≤10×ULN;肌病,10×ULN<CK≤40×ULN;横纹肌溶解最为严重,表现为CK>40×ULN,由肌纤维坏死引起,伴肾功能衰竭,急需就医甚至住院。
真实世界中,CK>10×ULN的情况极少发生。
临床处理
决定处方他汀时,要对患者进行充分的教育,包括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心血管获益、依从治疗的重要性等。
要确保患者对他汀类药物治疗的益处有足够了解,尽量减少对降脂治疗的不必要担忧和媒体信息的干扰。
当诊断他汀不耐受时,评估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很重要,纠正这些因素可提高对他汀类药物的耐受性。
表1 他汀不耐受的危险因素
注:SLCO1B1:溶质载体有机阴离子转运体家族成员1B1;CK:肌酸激酶;CYP3A4:细胞色素P450 3A4;HIV/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丙型肝炎病毒;CYP2C9:细胞色素P450 2C9;OATP1B1:有机阴离子转运
如果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无论是否与他汀有因果关系,都应及时处理。
若出现他汀类药物相关肌肉症状和/或CK>4×ULN,需停用他汀类药物,并密切监测。
若ALT/AST升高至≥3×ULN及合并总胆红素升高,应酌情减量或停药,2~4周后复查转氨酶。
肌肉症状的处理流程包括检查、评估、调整、随访监测、再调整等步骤。
共识建议使用他汀类药物相关肌肉症状临床指数(SAMS-CI)辅助判断:得分<7分、7~8分、9~11分分别为肌肉症状不大可能、可能、很大可能与他汀类药物相关。
表2 他汀类药物相关肌肉症状临床指数(SAMS-CI)量表
降脂方案的调整
共识指出,对于部分他汀不耐受患者,调整他汀种类、剂量、给药频率后,通常可继续使用他汀,也可选择天然的他汀制剂,若血脂不能达标应联合非他汀类药物。对于完全他汀不耐受的患者需换用非他汀类药物。
共识强调,尽管有多种治疗选择,起始中等强度他汀仍是我国人群血脂管理的标准方案。
单用非他汀类药物应视为已确诊的他汀不耐受患者的最后解决方案,而非血脂管理的常规治疗方案。
表3 他汀不耐受的处理方法
注:PCSK9: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