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脉通整理报道,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心衰患者中贫血的发生率
2000年,Silverberg报告
差异为何如此之大?因为各研究采用的贫血诊断标准不一致。WHO的贫血诊断标准为成年男性<13 g/dl,成年女性<12 g/dl;国际肾脏病协会标准为成年男性<13.5 g/dl,成年女性<12 g/dl;还有的标准为成年男性<12 g/dl,成年女性<11 g/dl。此外,不同研究中,心衰患者的严重程度比例不同。
贫血和心衰互为因果。心衰的严重程度影响
心衰伴贫血的原因
造成贫血的原因包括铁元素缺乏、
心衰患者发生贫血的原因包括:
➤胃肠道功能下降,铁摄入减少
➤长期服用
➤肾脏灌注不足,肾功能减退,EPO产生减少
➤血清中某些炎性因子如TNF-α、IL-1等水平升高,干扰肾脏合成EPO,抑制骨髓红细胞生成
➤长期服用ACEI、ARB抑制EPO合成,引起EPO抵抗
➤RAAS激活,血管紧张素增加,引起水钠潴留,导致稀释性贫血
铁缺乏的分类
➤绝对性缺铁:血清铁蛋白<100 μg/L
➤功能性缺铁:血清铁蛋白<100~299 μg/L,同时
血清铁蛋白和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是临床常用的诊断铁缺乏的指标。感染等状态下血清铁蛋白也会升高,影响对体内铁代谢情况的判断。
心衰合并贫血的治疗
包括针对原发病的治疗和针对贫血的治疗,后者包括铁剂、EPO及其类似物。目前不推荐单纯应用EPO治疗。
补铁时,静脉铁剂优于口服铁剂。原因包括:(1)口服铁剂造成肠道黏膜氧化损伤,尤其高发于服用亚铁盐的患者;(2)患者发生胃肠道不良反应,服药依从性差;(3)食物中各种成分的影响,药物与铁可能存在相互作用;(4)胃肠道淤血影响口服铁剂吸收。目前,ESC和AHA指南都不推荐口服铁剂。
小贴士:心衰合并贫血治疗的指南建议
2014中国心衰指南: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IIb,C)和铁剂的益处尚未明确,RED-HF试验显示长效促红细胞生成素不能减少HF-REF伴轻中度贫血患者的主要临床结局(即全因死亡率或心衰恶化住院率)及次要临床结局,且增加了
2013年美国
专题报道>>>2018中国国际心力衰竭大会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