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会2017]曹克将教授:室性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一文就够了
2017-10-31 来源:医脉通

医脉通整理报道,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近年来,虽然非药物治疗方法进展迅速,但无论从经济学、治疗效果以及医疗资源配置上,室性心动过速的药物治疗地位仍然不可动摇。在第28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上,江苏省人民医院顾凯医生,代表江苏省人民医院曹克将教授,就室性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进行了详细阐述。


不同治疗措施在预防室性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的地位


➤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可有效终止大多数室速或室颤(VT/VF)发作,降低特殊人群的死亡率,但是ICD治疗本身有风险和局限性。

➤抗心律失常药物(AAD)并不能提供有效预防心源性猝死(SCD),但可以减少心律失常症状。

➤导管消融可减少自发的心律失常发作频率,对于有些特发性心律失常可作为治愈的治疗措施。

➤外科治疗只在少数特殊的医疗中心开展。


室速的药物治疗策略


室速的治疗策略应考虑以下四点:


➤患者有无结构性心脏疾病。

➤患者有无合并心功能不全。

➤室速的原因是否为遗传性心律失常综合征。

➤其他原因:低钾、洋地黄过量、AAD的致心律失常作用等。


抗室性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特殊考虑


➤未达到ICD治疗标准的VT患者:β阻滞剂是一线治疗,若负荷量无效,可在监视副作用下试用胺碘酮索他洛尔

➤反复发作VT/VF并频繁ICD放电的患者:需加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和/或射频消融控制复发VT或ICD放电。


胺碘酮在快速室速治疗中的地位


➤胺碘酮在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单形性室速、不伴QT间期延长的多形性室速和未能明确诊断的宽QRS心动过速中应作为首选。

➤在合并严重心功能受损或缺血的患者,胺碘酮优于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疗效较好,促心律失常作用低。

➤荟萃分析显示胺碘酮可降低总死亡率,但SCD-HeFT研究证实胺碘酮未能减少总死亡率,但可明显减少心律失常死亡。


结构性心脏病非持续性室速的药物治疗


多形性非持续性室速(NSVT):


➤如为冠脉缺血,应首选血运重建治疗。

➤如为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速(CPVT),应用β阻滞剂治疗,必要时ICD。

➤如为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VT),避免影响复极化的药物。


无症状伴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0%的NSVT患者通常不需要特殊的抗心律失常,其主要为针对基础心脏疾病的治疗。


对于血运重建等治疗措施未能改善临床症状的NSVT患者,则应考虑AAD治疗。


心肌梗死后室速的药物治疗


心梗后室速推荐使用的药物有:β阻滞剂、胺碘酮、索他洛尔,以及胺碘酮+β阻滞剂的联合治疗。

➤不推荐使用Ⅰc类抗心律失常药。CAST试验显示,Ⅰc类抗心律失常药明显增加了治疗组的心脏性猝死和总死亡率。


扩张性心肌病室速的药物治疗


➤扩张性心肌病所致VT在临床上很常见。

➤伴有低EF者,应给予β阻滞剂治疗。

➤胺碘酮对扩张性心肌病室速有效。

➤扩张性心肌病His-Purkinje系统受累时,可发生束-支折返性室速,药物治疗效果较导管消融差。


肥厚型心肌病室性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


➤在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中,β阻滞剂和维拉帕米并未证明能预防心脏性猝死,β阻滞剂可降低左室流出道压差梯度,延长左室舒张充盈时间,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在HCM合并室速患者的非随机研究中,与常规抗心律失常药物相比,胺碘酮可减少室速发作和心脏性猝死发生。

➤另一项回顾性研究显示,接受胺碘酮治疗的患者心脏性猝死或心脏骤停发生率为20%,而接受β阻滞剂和维拉帕米治疗的患者均为9%。


ARVC室性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


VT常呈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在程序刺激时可诱发多形性VT,反复VT发作者、晕厥或心脏骤停患者发生SCD风险很高。


➤首选β阻滞剂、索他洛尔。

➤无效时可选用胺碘酮。

➤或抗心律失常药物联合治疗:胺碘酮/β阻滞剂;胺碘酮/普罗帕酮


心功能不全室速的药物治疗选择


➤胺碘酮是较为理想的药物。

➤β阻滞剂可减低心梗后心衰并VT猝死率。

➤Ⅰ类药物因其较强的负性肌力作用和致心律失常作用,应避免使用。

➤索他洛尔不适用于心衰合并VT。


遗传性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


➤β阻滞剂仍是治疗长QT综合征(LQTS)第一线药物。

➤明显降低死亡率(治疗死亡率为6%)。

➤仍有25%病例发生晕厥等症状。

➤治疗后发生SD的几率为10%/5年。

➤剂量应最大化(运动试验HR≤130次/分)。

➤所有均有效,心得安最常用。

➤不应突然停药。

➤心动过缓或窦性停止,应用起搏治疗。


遗传性室性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


➤Brugada综合征:ICD,奎尼丁可减少VT/VF电风暴。

➤儿茶酚胺敏感性VT:β阻滞剂有效。

➤极短联律间期VT:维拉帕米可有效终止并预防发作。

➤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多为良性异位心律且为一过性,对心律失常本身一般不需处理,阿托品可使其终止。


持续性VT的急诊处理


➤持续性VT伴血流动力学稳定者:电复律或药物复律(利多卡因)。

➤无结构性心脏病者(流出道)VT:β阻滞剂。

➤结构性心脏病患者持续性VT:胺碘酮。

➤Brugada综合征:异丙肾上腺素


持续性单形性VT的药物治疗


➤特发性VT的药物治疗:索他洛尔、氟卡尼、美西律、普罗帕酮、胺碘酮。应注意其副作用和致心律失常作用。

➤心脏病患者VT的药物治疗:索他洛尔,可能为首选药物,可明显降低ICD电击率;其他β阻滞剂,效果比索他洛尔差,但也有报道效果相当;胺碘酮,可降低ICD二级预防的再治疗率,但并不能降低死亡率;多非利特或美西律/胺碘酮,可预防单形性室速(MMVT)的复发。


持续性多形性VT的药物治疗


➤ICD是持续性多形性室速(PMVT)/VF患者的主要治疗措施,但需排除可逆性原因。

➤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β阻滞剂,用于冠心病急性心肌缺血(冠脉血运重建最好)、LQTS和CPVT;奎尼丁,用于特发性室颤(IVF)、Brugada综合征、短QT综合征(SQTS)和早复极综合征(ERS);维拉帕米与β阻滞剂联合治疗CPVT,但其疗效有限;氟卡尼与β阻滞剂联合治疗可能有助于预防CPVT和LQTS患者PMVT/VF的复发。


最后,顾凯医生也提出了几个抗心律失常药物应用不规范的问题,如抗心律失常药物应用过度,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剂量过大或过小,忽视或过度担心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副作用,应用时不考虑患者的基础心脏病和心功能状态,联合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不规范等,在药物应用过程中应多加注意。


专题报道更新中>>>第二十八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2017)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8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