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11版解读
2011-09-20 来源:医脉通
 
邵志敏教授
 
       为了提高我国乳腺癌诊治的整体水平,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制定了《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基本要求是其权威性和共识性,既能顺应国际发展潮流,又符合中国的国情。2007年初步建立了指南,2011年全面更新了指南,于2011年5月份在《中国癌症杂志》上发表。

       2011版较之前版本增加的内容包括:

      乳腺MRI检查和报告规范
      影像定位下乳腺组织活检指南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临床指南
      乳腺癌全乳切除术后辅助放射治疗临床指南
      晚期乳腺癌解救性全身治疗临床指南
      终末期乳腺癌姑息性治疗临床指南
      术后康复与随访指南
      乳房重建与整形临床指南
      乳腺癌局部和区域淋巴结复发诊治指南

       重要更新点1:乳腺癌保乳治疗

       乳腺癌外科发展历史中,1894年,Halsted发明了乳腺癌根治手术,提高乳腺癌病人的生存率,以后的乳腺癌手术都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良,例如扩大根治或改良根治,20世纪70年代,有专家提出了乳腺癌是一个系统性的疾病,局部手术的大小不影响生存,因此提出了保乳治疗。

       在保乳的临床实践过程当中,从最早的NSABP B-06临床试验开始,研究发现保乳和全乳切除的总生存率是相似的。开展保乳治疗需要外科、病理科、影像诊断科、放疗科、内科的密切协作。

       新版指南对保乳治疗的适应症有所放宽,原版指南的适宜人群为:临床I期、II期中肿瘤最大直径<3cm和临床无明显腋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3cm和III期患者经术前化疗降期后也可以慎重考虑;新版指南的规定是:临床I期、II期的早期乳腺癌,尤其适合肿瘤最大直径不超过3cm,且乳房有适当体积,术后能够保持良好乳房外形的早期乳腺癌患者,III期患者(炎性乳腺癌除外)经术前化疗降期后也可以慎重考虑。保乳治疗的禁忌症上,国内指南和NCCN指南有所不同,NCCN指南将年龄<35岁放到了相对禁忌症,但是中国版未放进去,因为中国的乳腺癌发病要比国外提前10年。近年来欧美国家的保乳比例有所下降,因为其复发率要比全乳切除高,但是CBCS依然认为中国保乳率仍可提高。

       重要更新点2:辅助治疗

       保乳后的全乳放疗是必须的,可以降低近70%的5年复发风险,降低17%的15年死亡风险。原则上所有保乳手术后的患者都应该进行术后放疗,但对于70岁以上,I期的激素受体阳性的患者,可以考虑选择单纯内分泌治疗。术后如果需要辅助化疗,应该在化疗后2~4周开始术后放疗。曲妥珠单抗治疗的患者只要开始放疗前心可能正常,可以与放疗同时使用。

        对于绝经后患者的辅助内分泌治疗,新版在原版的基础上强调,一旦使用一种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如果无特殊原因,不推荐使用其它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对于术后辅助曲妥珠单抗治疗的建议,新版强调其适应症为原发肿瘤大于1厘米时,推荐使用曲妥珠单抗;原发肿瘤在大于0.5cm但小于1.0厘米时,可考虑使用。在治疗方案中还特别指出,曲妥珠单抗可与化疗同时使用或化疗后序贯使用。

       新版指南对化疗方案进行了修订,包括:已经剔除喊紫杉醇三周方案;剔除多西紫杉醇周方案;较原来的方案和顺序有所调整,按“不含曲妥珠单抗的方案”和“含曲妥珠单抗的方案”;一些NCCN中的方案(尤其是转移性乳腺癌方案),如含贝伐单抗和伊沙匹隆的方案,并未在本指南中给出。
 
       重要更新点3: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是特定的增补,对于乳腺外科医生也是一个挑战,有条件要做,没有条件创造条件来做。SLNB是一项腋窝准确分期的微创活检技术,也需要多学的合作,尤其是和病理科的合作。适应症为:早期浸润性乳腺癌,临床腋淋巴结阴性,单灶或多中心性病变,性别、年龄不限,肥胖,此前细针穿刺、空芯针活检或切除活检。禁忌症为:炎性乳腺癌,临床N2期腋淋巴结。

       无论是乳房切除术还是保乳手术,SLNB均应限于乳房手术。乳腺癌SLNB的的示踪剂推荐首选联合使用蓝燃料和核素示踪剂,经过严格的学习曲线和熟练操作后,可以单用。推荐使用冰冻快速病理组织学和印片细胞学作为SLN术中诊断的检测方法,术后诊断的金标准是逐层切片病理检测。

       SLN转移灶类型判定标准、预后意义及处理(AJCC 7th乳腺癌TNM分期)

       SLN阴性:不需进行腋窝处理

       宏转移:淋巴结内存在一个以上>2mm肿瘤病灶、其他阳性的转移淋巴结至少微转移;仅有ITC的淋巴结不作为pN分期阳性淋巴结但应另外记录ITC。ALND是标准治疗。

       微转移:肿瘤病灶最大径>0.2mm,或单张组织切片不连续或接近连续的细胞簇>200个细胞。单个SLN微转移患者接受保乳治疗时,可以不实行ALND;其他情况下的腋窝处理同宏转移患者。

       ITC:单个细胞或最大径≤0.2mm的小细胞簇;单张组织切片不连续或接近连续的细胞簇≤200个细胞,淋巴结不同纵/横切片或不同组织切片不能累计计数。目前认为ITC对患者预后有不良影响,与微转移患者一样可以自辅助全身治疗获益,但腋窝复发率并无显著升高,不推荐常规实行ALND。

专家介绍

       邵志敏,外科教授,博士生导师,首批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复旦大学特聘教授,2000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现任复旦大学乳腺癌研究所所长,上海市乳腺癌临床医疗中心执行主任,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外科主任兼乳腺外科主任,复旦大学附属肿瘤研究所副所长,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肿瘤分会常委,上海市乳腺疾病防治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担任国内外多个肿瘤专业杂志常务编委、编委和审稿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