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在
乳腺癌传统上可根据其
在临床实践中,只要ER或PR中的一项为阳性,即可诊断为HR+3。HR+则可进一步分为ER+/PR+、ER+/PR-、ER-/PR+的三个亚型。其中,ER+/PR+最为常见,ER+/PR-次之,ER-/PR+最为罕见1。为了探讨HR+/HER2+乳腺癌患者在不同HR+亚组状态下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对抗HER2治疗的影响,该研究基于真实世界的数据,回顾性分析了来自上海交通大学乳腺癌数据库(SJTUBCDB)中2009-2019年HR+/HER2+患者的数据,并提取了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的监测、流行病学及最终结果数据库(SEER)中的大样本作为参照,评估了不同HR+亚型患者在接受抗HER2治疗时的具体临床表现,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本研究通过分析SJTUBCDB和SEER数据库的患者数据,对ER+/PR+/HER2+与ER+/PR−/HER2+乳腺癌亚型的临床特征和生存结局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ER+/PR+/HER2+组患者总体显示出更优的无病生存期(DFS)和乳腺癌特异性生存期(BCSS),而总生存期(OS)在两组间差异不显著(图1)。具体而言,ER+/PR+/HER2+组的5年BCSS率和DFS率分别为98.4%和95.6%,而ER+/PR−/HER2+组为95.0%和89.4%,对应的绝对差异为3.4%和6.2%(图1)。
图1 在逆概率处理加权(IPTW)后, SJTUBCDB(A/B/C)和SEER数据库(D/E)中患者的OS、BCSS和DFS结果
亚组分析揭示,在绝经后患者中,ER+/PR+/HER2+组的OS、BCSS和DFS显著优于ER+/PR−/HER2+组,HR值分别为7.7、8.3和5.18(图2)。在淋巴结阴性(pN0)患者中,仅DFS有显著差异,ER+/PR+/HER2+组优于ER+/PR−/HER2+组,而在pN1-N3患者中未观察到显著差异。此外,对于未接受抗HER2治疗的患者,ER+/PR+/HER2+组的BCSS和DFS显著更好(图2)。内分泌治疗亚组分析显示,接受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治疗的ER+/PR+/HER2+患者在OS、BCSS和DFS方面均显著优于ER+/PR−/HER2+组,而接受芳香化酶抑制剂(AI)治疗的两组患者则未见显著差异(图2)。此外,临床特征方面,ER+/PR+/HER2+组患者更常见于年龄小于50岁、绝经前状态,且更倾向接受保乳手术和放疗(图3)。
图2 不同亚组中ER+/PR+/HER2+组与ER+/PR−/HER2+组的OS、BCSS和DFS的风险比比较
*注:加权采用IPTW。多变量分析调整了患者年龄、诊断年份、月经状态、临床分期、T分期、N分期、组织学类型、肿瘤分级、Ki67指数、手术方式、化疗、内分泌治疗、HER2靶向治疗及放疗等因素。
图3 SJTUBCDB(A)和SEER(B)数据库患者基线特征在IPTW调整前后的比较
研究表明,PR-与HER2基因的过表达密切相关,这种交互通过PI3K–Akt–mTOR信号通路及非经典ER信号机制促进肿瘤进展并导致内分泌治疗耐药。ER+/PR+/HER2+患者总体生存结局优于ER+/PR−/HER2+患者,尤其是在绝经后和淋巴结阴性人群中,其DFS和BCSS均显著改善。此外,ER+/PR+/HER2+患者对SERM治疗的反应明显优于ER+/PR−/HER2+患者,而两组在AI治疗中的差异不显著。
本研究强调了在HR+/HER2+乳腺癌中,PR表达状态对治疗决策的重要意义。针对PR阴性患者,应考虑更为积极的治疗策略,包括化疗、抗HER2治疗及更强效的内分泌治疗如卵巢功能抑制。研究同时指出,HR+/HER2+肿瘤应视为独立的分子亚型,其治疗需要依据激素受体和HER2状态制定个性化方案。尽管研究通过IPTW调整提高了数据的可靠性,但作为回顾性研究,仍存在样本丢失和数据不完整等局限性,这为未来更大规模的前瞻性研究提供了方向。
声明:本材料由阿斯利康支持,仅供医药卫生专业人士参考
审批编号:CN-151734
过期日期:2026-01-06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