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24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将于5月31日-6月4日在芝加哥盛大召开,作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临床肿瘤学会议之一,ASCO年会每年都汇集了众多世界一流的肿瘤学专家,共同探讨当前国际最前沿的研究发现和临床试验成果。本届大会中,来自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贺敏教授带来了BCTOP-T-A01研究的最新成果,医脉通整理如下。
背景
三阴性
方法
BCTOP-T-A01研究是一项多中心、开放标签、随机的III期试验,在中国7个中心进行。研究纳入了年龄在18至70岁,组织学证实腋窝淋巴结阳性或淋巴结阴性,且肿瘤直径大于10毫米的晚期TNBC女性患者。在使用综合标记进行风险分类后,高风险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1:1):A组接受强化辅助治疗,包括4个周期
结果
从2016年1月至2023年7月,共招募504例患者(高风险336例,低风险168例;平均年龄52岁;T1-2肿瘤488例,其中263例为淋巴结阳性)。在中位随访45.1个月时,A组患者的3年DFS率为90.9%,B组为80.6%(风险比[HR],0.51;95%置信区间[CI],0.28 ~ 0.95;P = 0.030)。无论肿瘤大小和淋巴结状态如何,与标准治疗相比,强化化疗均可改善DFS。3年无复发生存率(RFS)方面,A组为92.6%,B组为83.2%(HR,0.50;95% CI,0.25 ~ 0.98;P = 0.039)。两组间的总生存率(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0.58;95% CI,0.22 ~ 1.54;P = 0.267;3年OS分别为98.2%和91.3%)。在接受相同化疗方案时,C组患者的DFS(HR,0.57;95% CI,0.33-0.98;P = 0.038;3年DFS为90.1% vs 80.6%),RFS(HR,0.42;95% CI,0.22-0.81;P = 0.007;3年RFS为94.5% vs 83.2%)和OS(HR,0.14;95% CI,0.03-0.61;P = 0.002;3年OS为100% vs 91.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4级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血小板减少(A组14.1%,B组2.5%,C组1.8%)、
结论
多基因标记显示了为可手术TNBC患者定制辅助化疗的潜力。将吉西他滨和顺铂纳入蒽环类药物/紫杉烷类药物的强化治疗方案可以提高患者生存率,且毒性可控。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