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行动—癌症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重磅发布,上下齐心为县域癌症防治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2024-01-04 来源:医脉通

前言


为落实《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和《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要求,深入开展癌症防治专项行动,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健康,医疗应急司于日前发布了《健康中国行动—癌症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简称“方案”),该方案由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3个部门联合制定,为进一步推动癌症防治工作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医脉通特邀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马飞教授就本方案进行深度解读,并邀请河南省巩义市人民医院孟秋丽教授安徽省太和县人民医院任云教授对县域癌症防治行动的开展以及癌症学科建设分享宝贵探索经验。


《健康中国行动—癌症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重磅发布,社会各界戮力同心,向健康中国迈进


微信图片_20240104184014.png


微信图片_20240104184507.png


微信图片_20240104184539.png


医脉通:《健康中国行动—癌症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针对癌症防治问题提出了怎样的要求及措施?其主要内容具有怎样的特点?


马飞教授:作为健康中国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方案明确了癌症防治工作并不仅仅属于医药卫生健康事业的一部分,更是重要的民生问题,涉及了包括科技、教育、环境、财政等各个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的领域,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做到全国一盘棋,上下齐出手。在已经落实完成的《健康中国行动——癌症防治实施方案(2019—2022年)》基础上,《健康中国行动—癌症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进一步对癌症防治事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具体目标及要求:


方案强调了癌症防治工作的战略目标,即——到2030年,癌症防治体系进一步完善,危险因素综合防控、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能力显著增强,规范诊疗水平稳步提升,癌症发病率、死亡率上升趋势得到遏制,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达到46.6%,患者疾病负担得到有效控制

围绕这一战略目标,方案进一步强调了加强诊疗规范化管理、加强诊疗质量控制和优化诊疗模式的重要性。其中,在加强诊疗规范化管理、加强诊疗质量控制方面,提出要巩固完善国家-省-地市-县四级肿瘤诊疗质控管理体系;在优化诊疗模式方面,提出探索以癌症病种为单元的专病中心建设,在既往的多学科诊疗模式的基础上,实现从专科建设到专病建设的转化与跨越,同时利用互联网以及人工智能等创新技术推动医疗技术发展与优化。

而且,方案再一次强调了癌症预防、癌症筛查以及中西医结合防治癌症的重要价值,并提出了加强综合医疗保障、提高抗肿瘤药物可及性等一系列有助于推动癌症防治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相应措施。


县域癌症防治行动势在必行,方案落地提供强有力政策保障


医脉通:《健康中国行动—癌症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的制定以及方针的实施,对县域医院癌症学科建设带来了哪些启示?


马飞教授:县级医院承担着大部分癌症患者的首诊任务,并作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核心。据国家癌症中⼼数据显示,农村地区每年新增恶性肿瘤病例约占全国的 40%,死亡例数约占全国的 41%,这表明基层肿瘤防治需求巨大。《“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到 2030 年,要实现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慢性病健康管理,同时将总体癌症 5 年生存率提高 15%。提升县级医院的癌症综合防治能力对于实现这一目标至关重要。


然而,县域基层医疗单位普遍⾯临着肿瘤专科团队规模有限、人才储备不足等挑战,大多数肿瘤科医生需要掌握多种高发瘤种的规范诊疗知识和经验,治疗手段受限,手术、放疗等能力不足。此外,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等因素也限制着县级医院癌症诊疗水平的提升。基于上述情况,《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大力推动优质医疗资源的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以解决县级医院面临的诸多问题,这将为县级医院的发展提供重要⽀持。


此方案中也明确提出要完善国家-省-地市-县四级肿瘤诊疗质控管理体系,目前,中国已经建立了常见的 17 种癌症的单病种多学科规范化诊疗质量控制体系,完善了国家级、省级乃至地市级的规范化诊疗质控体系,未来则需要进⼀步加强对于县域癌症防治事业的支持与帮助,比如依托千县工程以及县域癌症防治中心建设等措施,加强县域医疗单位癌症防治能力,把癌症规范化诊疗质控体系扩展到国家-省-地市-县四级质控管理体系,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癌症防治的需求。


孟秋丽教授:癌症防治是关系到全民健康的大事,作为从事肿瘤临床工作多年的医务人员,我们深切地体会到预防与早诊早治是提高癌症患者生存率的关键。方案提出,到2030年,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达到46.6%,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达到80%以上,为癌症防治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细化了方法,更重要的是为县域癌症防治工作的开展给予了坚实的政策保障。政府在资源的统筹协调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可以更好地保障县级医疗单位癌症防治工作的开展,给予县级医疗单位更大的行动动力与信心。


任云教授:众所周知,我国是人口大国,农村人口众多,且医疗水平发展不平衡。受制于经济发展等因素,农村地区的医疗水平普遍较低,大部分县域癌症患者流向上级医疗单位,又使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日益突出。近年来,国家对县级医院癌症学科建设予以了高度重视,为县域医院癌症学科建设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机遇。加强县域癌症防治建设,让癌症患者在县级医院也能接受规范治疗,是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这一举措将有助于提高基层医疗水平,解决农村地区癌症患者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缩小城乡医疗服务差距,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促进健康中国伟大目标的实现。


多方位发力筑基县域癌症学科,建设高质量癌症防治体系


医脉通:作为县域癌症防治临床专家,请结合具体工作情况与临床现状,分享您对于县域医院癌症学科建设的宝贵探索经验?


孟秋丽教授:建立全面的癌症防治体系、促进信息化建设是方案为我们指明的方向,也是巩义市人民医院一直以来努力探索的方向。2019年,巩义市人民医院牵头与巩义市公立中医院、市妇幼保健院、3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5家乡卫生院和310家村卫生室组成紧密型医共体,成立了巩义市总医院,在巩义地区建立了县-镇-村卫生所三级卫生防治体系,形成了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格局,并且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慢病信息化管理系统,在巩义地区基本实现了资源共享。


深化推进癌症三级预防体系也是我们的工作重点之一,通过科普工作加强健康教育,从院内科普转为社区/乡镇科普,甚至走进校园,引导居民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并通过参与全国培训等方式,提高癌症早筛早诊早治水平,规范诊疗行为。加强诊疗规范化质控管理是保障患者获益的重要措施,要充分发挥现有肿瘤中心的作用,巩义市人民医院每年会开展肿瘤规范诊治定期培训与监督督查。


此外,巩义市人民医院也着力于提高癌症治疗药物的可及性,让标准治疗药物在院内能够及时用得到、采得到;加强患者医疗保障,尽可能降低治疗过程中出现的经济负担;加强科技攻关项目,推动创新成果转化,与上级医院合作开展临床试验以及肿瘤重点专科建设,确保患者及时受益于新的治疗方法,完善癌症学科建设,推动医教研全面发展。


任云教授:太和县人民医院致力于从“防、筛、诊、治、管”五方面入手提升癌症防治水平,推动肿瘤学科建设,即——预防、筛查、诊断、治疗、全程管理。首先,通过健康讲座科普宣传等方式,提高全民防癌抗癌意识,特别加强农村居民癌症防治宣传教育,引导人民选择健康生活方式,降低癌症患病风险,让人们“少得病”。然后,加强癌症早期筛查力度,农村癌症患者中晚期居多,这代表癌症的早期筛查目前仍存在较大的优化空间,基层医共体建设是癌症筛查的重要抓手,及早发现病灶,使患者能够及时接受治疗干预,不仅能够提高治愈率,还能有效节约医疗资源,减轻患者治疗负担。


提高诊治水平是基层县域医院癌症学科建设与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基层医院与医疗资源发达地区存在一定差距,这就导致许多癌症患者不愿留在县域进行治疗,因此,县级医院必须提高自身规范化诊疗水平,确保诊断与治疗方案符合指南规范,贯彻落实院内多学科诊疗模式(MDT),实现癌症患者诊疗的精准化与个体化。最后,加强患者全程管理,通过建立电子病历等方式,规范患者术后随访方式和频率,进一步提高癌症患者预后,增加患者获益。


总结


癌症防治行动事关国计民生,县域癌症防治工作则是行动的重点攻关部分,提升县域医院癌症规范化诊疗水平,能够进一步增进民生福祉,提高全面健康水平。在《健康中国行动—癌症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的指导下,县域医疗单位将成为高质量癌症防治体系的重要一环,为健康中国再造新篇。


审批编号:CN-127962

过期日期:2025-1-4

本材料由阿斯利康支持,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参考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6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