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丽丽
本文为作者授权医脉通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化疗相关性的骨髓抑制是指化疗导致骨髓造血功能下降,使外周血的血细胞或其产物数量低于正常参考范围,其是细胞毒性化疗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之一,是大多细胞毒性药物的剂量限制性毒性。
骨髓抑制的主要表现为粒细胞下降、血小板下降及
一.白细胞减少的治疗药物
化疗相关性骨髓抑制最常见的是粒细胞缺乏,当机体接受化疗药物后,以粒细胞为主的白细胞数量会呈进行性下降,并伴随有不同程度的红细胞、血小板减少和/或
化疗导致的白细胞或粒细胞下降可使用造血生长因子治疗,主要包括粒细胞集落刺激生长因子、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二.血小板减少的治疗药物
肿瘤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CIT)是指抗肿瘤化疗药物对骨髓产生的抑制作用,尤其是对骨髓巨核细胞产生抑制作用,导致的外周血中血小板<100×109/L。CIT是临床常见的化疗药物剂量限制性不良反应,可增加出血风险,并可能降低化疗药物剂量或延迟化疗时间,甚至终止化疗。当血小板<50×109/L时,可引起皮肤或黏膜出血,同时患者不能承受手术治疗和侵袭性操作检查;血小板<20×109/L,有自发性出血的高危险性;血小板<10×109/L,有自发性出血的极高危险性,可发生
CIT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化疗药物对巨核系细胞的抑制作用所致的血小板生成不足和血小板过度破坏。许多细胞毒性化疗药物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血小板减少,血小板数量降低的出现时间和程度视所用的化疗药物、剂量、是否联合用药及患者的个体差异和化疗次数而不同。血小板半衰期为5-7d,降低出现较晚,2周左右下降到最低值,其下降迅速,在谷底停留较短时间即迅速回升,呈V形。
CIT的治疗有输注血小板与使用促血小板生长因子,其中促血小板生长因子有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11)、
特殊人群CIT的药物选用:
①使用有心脏毒性的化疗方案者:rhTPO和rhIL-11的比较分析显示,rhTPO的不良反应更少,症状一般较轻微,且不会诱发心脏问题。相对来说,rhIL-11的不良反应更多,使用需谨慎。
②既往有体液潴留、充血性心衰、房性心律不齐病史者:尤其是老年者,优先推荐使用rhTPO。
③重度CIT及有出血风险倾向者:推荐rhTPO。
参考文献:
1童
2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中医药防治与评估专家共识[J].现代中医临床,2018,25(3):1-2
3急性白血病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诊疗中国专家共识[J].白血病·淋巴瘤,2019,28(4):193-197
4肿瘤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18版)[J].中华肿瘤杂志,2018,40(9):714-718
5肿瘤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14版)[J].中华肿瘤杂志,2014,36(11):876-878
6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在血液病实体瘤血小板减少症合理应用的专家共识[J].中华肿瘤杂志,2010,32(12):948-950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