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介绍,遗传性血小板增多症、高龄、
实际上,VTE并不只出现在三大骨科手术后,其他骨科大手术,如脊柱手术、骨盆骨折手术等,也会出现VTE。但临床上,对这些手术却没有抗凝预防的统一要求。北京协和医院骨科主任翁习生教授对此解释说,前三种骨科手术无论由谁来做,手术的流程、时间长短、复杂程度等都是相对固定的,术后抗凝预防的原则可以统一规范。而像全身其他部位的骨折,损伤情况和手术方法往往需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会有所变化,出血情况也各不相同,术后抗凝治疗也就无法统一,只能因人而异。另外,脊柱手术虽然也属于高风险骨科大手术,但手术后一旦出血,比其他部位危害要大很多,最严重的可引起瘫痪。因此,术后抗凝未必会获益,国际上的治疗指南对脊柱手术也都没有常规抗凝的要求。
已服
如今,有不少年纪大的人都需要服用阿司匹林(AP)、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关节病研究所吕厚山教授对此强调,对一些患者,如做过心脏支架或搭桥手术的患者来说,阿司匹林即使停药1周其心血管风险也是很大的,对此临床又想出了替代的办法。由于低分子
骨科大手术本身出血就多,再抗凝出血更多了怎么办?吕厚山教授分析说,这需要骨科医生平衡好手术出血和有效抗凝之间的关系。出血的问题应该分为两个阶段,区别对待。
第一阶段是从手术开始到使用抗凝药之前,这一阶段的出血基本上与手术的操作技巧有关,只要骨科医生在术中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就可以很大程度的避免出血。第二阶段是术后使用抗凝药物所发生的出血,由于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半衰期短,机体很快能够清除。同时不同的抗凝药有不同的消除方法,如
可否用阿司匹林抗凝
大家都知道,房颤最大的危害就是心房中的血栓脱落至大脑的血管,引发脑卒中,但是否所有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都需要抗凝治疗预防血栓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内科中心主任马长生教授对此回答,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抗栓治疗选择应基于卒中危险分层,目前常用的危险分层工具包括CHADS2积分和CHA2DS2VASc积分。
CHADS2积分包括充血性心力衰竭、高血压、年龄≥75岁、糖尿病、既往卒中或TIA等危险因素,前4项因素各1分,卒中或TIA积2分。CHADS2评分越高,患者未来发生缺血性卒中的风险就越大。对于没有禁忌证的房颤患者,如果CHADS2积分≥2分,卒中危险等级为中-高危,需要长期口服抗凝药治疗;若患者CHADS2为1分,危险等级为中危,可用长期口服抗凝药或阿司匹林,具体选择哪种药物需综合患者的意愿、出血风险、INR检测条件等方面来选择;如果CHADS2为0分,则危险等级为低危,可口服阿司匹林。
近年来,一些新的卒中危险分层系统被提出并应用,其中最常用的是CHA2DS2VASc积分系统。这个积分系统在CHADS2积分基础上将年龄≥75岁由1分改为了2分,增加了血管疾病、年龄65~74岁、性别(女性)3个危险因素,最高积分为9分。对于积分≥2分的患者需服用口服抗凝药物;积分为1分者,服口服抗凝药或阿司匹林均可,但优先推荐口服抗凝药;无危险因素,即积分0分者,可服用阿司匹林或不进行抗栓治疗,不抗栓治疗优先。对于不适合抗凝治疗的卒中高危患者还可采用左心耳封堵的方法预防房颤血栓事件。
谈到临床经常使用的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能否用于抗凝时,马长生教授强调,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同口服抗凝药物相比,抗血小板药阿司匹林预防房颤卒中的作用有限。相关研究结果提示,在出血风险高的老年患者中,阿司匹林预防房颤卒中的风险要大于获益,且阿司匹林抗栓治疗大出血事件发生率与华法林无显著差异。因此,对大多数房颤患者应用阿司匹林无效或作用甚微,且风险大于获益。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