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溶栓治疗
2013-09-16 来源:医脉通

中国卒中论坛暨2013北京大学脑血管病诊断和治疗进展学习班201397-98日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学术报告厅隆重召开。来自北京安贞医院神经内科毕齐教授介绍了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与溶栓治疗,指出对于TIA,需尽快明确缺血的病因、采用针对性治疗,静脉溶栓仍是包括TIA在内的缺血性脑血管病超早期治疗的重要手段。

 

TIA诊治现状

 

以下是中国专家共识推荐的TIA患者处理流程(图1),在该流程中关注的重点是TIA患者症状是否在1小时之内缓解,但现在关注重点在于DWI像上是否有组织学的损害。

 

2013美国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治疗指南中指出平扫CT上的明显的低密度会增加溶栓出血风险,在溶栓决策时要加以考虑。如果低密度区超过1/3大脑中动脉流域,静脉rt-PA治疗当中止(A);在CT上有早期缺血性改变时,(MCA高密度征、豆状核模糊、岛叶带消失、脑沟消失),无论其程度如何,建议静脉纤溶酶治疗(A)。

 

同时也指出,可以考虑给具有以下情况的患者使用静脉溶栓剂:卒中症状轻微、卒中症状快速缓解、近3个月内接受大手术、近期心肌梗死-要权衡潜在增加的风险和预期获益,这些情况需要进一步研究(C)。由此可见,新版指南对于快速缓解的卒中患者给予了更多的关注,推荐更积极的处理。

 

短期风险评估ABCD评分是临床常用、操作简便的TIA危险分层工具,主要用于短期内卒中风险评估。ABCD2评分≥3分,建议尽快收入院。在ABCD2评分的基础上后来又相继出现了ABCD3ABCD3-I评分,用于评估TIA患者卒中风险(表1)。

在中国专家共识对TIA的病因分层与临床决策流程图中,可以看出目前对于TIA处理有以下三种情况:可疑的心源性TIA,需进行华法林抗凝;可疑血管源性TIA,进行抗血小板;有血管狭窄和斑块等,考虑进行血管内介入治疗。


溶栓后的治疗空白?

 

从卒中患者溶栓结束到溶栓后24h给予阿司匹林这一段时间存在一个治疗空白,此外,若溶栓期间症状加重阿司匹林能否提前使用?对于上述两个问题,目前并没有准确答案。2012年《柳叶刀》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试图解决这个问题。Lancet2012,380:731 

 

该研究入选了624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一组给予rt-PA+阿司匹林300mg(溶栓后90min)治疗;一组仅给予rt-PA治疗;两组均在溶栓24h给予阿司匹林。主要终点事件是预后良好,发病后3月改良的Rankin量表(mRS0-2分。两组患者预后良好率分别是54.0%57.2%,无统计学意义,加用阿司匹林组患者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高于标准治疗组。这项研究表明早期应用阿司匹林不改变发病3个月后的预后,且增加症状性颅内出血风险。因此,这项研究结果并没有改变当前指南,即建议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后24小时候开始抗血小板治疗。

 

TIA病例分析

 

男性,62岁,反复发作性左下肢力弱1

 

现病史:患者于就诊当天早晨乘坐公共汽车时突然出现发作性左下肢无力,无法移动,持续约5分钟。此后反复出现左下肢无力,每次持续不超过10分钟,至下午5点共发作4次。

 

既往史: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规律服用降压药物,血压控制平稳,但未服用阿司匹林。否认糖尿病,心脏病病史。家族史无特殊。

 

查体:神清,精神可,言语清楚,对答切题,定时定向力可,双瞳等大等圆, 3mm,对光反射灵敏。双侧鼻唇沟对称,伸舌居中,软腭上抬可,咽反射可。颈部未闻及血管杂音。四肢肌力5级,双侧腱反射(++)。双侧巴氏征(-)。浅深感觉无明显减退,共济运动正常。

 

血压:140/83mmHg;辅助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脂及ECG正常,当天头颅核磁未见新发梗死病灶。

 

该患者的入院诊断考虑是TIA,根据发作性左下肢力弱,头MRI未见新发梗死灶,TIA诊断明确。该患者ABCD2量表评分为3分,超过3分为高危病人,即可收入院治疗。患者于发病当天下午收入院,给予拜阿司匹灵300mg+立普妥40mg治疗,头MRI,MRA,头颈部CTACTP和血脂化验。MRA显示右侧MCA局限性狭窄。CTP显示右侧大脑半球大片低灌注区(额顶颞叶)。颈部CTA示双侧颈总动脉分叉处管壁略厚,头部CTA示右侧MCA局限重度狭窄。

 

分析患者病因和发病机制,认为该患者病因分型为动脉粥样硬化型,发病机制为血流动力学低灌注。患者给予抗血小板,降脂治疗后仍有发作,急诊行DSA+动脉溶栓治疗,提示右侧大脑中动脉狭窄,置导管于右侧颈内动脉,接微滴泵泵入20mg rt-PA。溶栓后,复查CTP示灌注异常区较前减少,症状未再发作。随访至今(4个月),患者未再发作。

 

本例患者给我们的启示有如下三点:当患者临床表现为TIA样症状发作时,需要确定是否为”TIA”,需要与Todd麻痹、TGA、癔病、肿瘤等相鉴别。其次,需要找到缺血的证据,尤其在DWI-)时,灌注异常是缺血的有力证据。

 

小结

TIA是临床急症和重症,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TIA与心脑血管病有着密切关系,享有共同的病理生理学基础和基本一致的防治方法;

尽快明确脑缺血的病因、采用针对性治疗及改善病人预后比过度探讨诊断标准更有意义;

静脉溶栓仍是包括TIA在内的缺血性脑血管病超早期治疗的重要手段


(以上内容根据中国卒中论坛毕齐教授讲课课件及录音整理完成)


更多内容参考毕齐教授讲课课件:TIA诊治进展与溶栓治疗录音下载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4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