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心血管运动医学会议(SCC)丨 多域协同、创新聚力,心血管运动医学引领主动健康实践升级
2025-11-11



2025年11月8日,古城西安冬韵初上,第二届心血管运动医学会议(以下简称:2025 SCC)在各方的鼎力支持和医学同道的殷切期盼中隆重启幕。会议以“主动健康、科学运动”为主题,汇聚心血管、运动科学领域专家与临床医师,联动相关科研机构及健康产业代表,秉持多学科、多领域、多地理区域协同准则,推动心血管运动医学扎根临床实践。


2025 SCC由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北京杰凯心血管健康基金会联合主办,北京医院陕西省人民医院北京体育科学学会中国健康管理协会主动健康分会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心电与心功能分会《中国循环杂志》《中国全科医学》协办,《保健医苑》提供学术支持。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新华网、人民网等多家媒体参与全程报道。


图片


大会开幕环节学术交流氛围浓厚,院士领衔的专家团与院长代表共同解读心血管运动医学的学科定位,擘画发展方向。“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心血管运动医学分会”11月8日在西安正式授牌成立,精准对接学科发展核心需求,持续探索学科进阶路径。丰富多元的报告议题逐一展开,专业、深入、生动地诠释心血管医学与运动医学交叉融合的初心使命与实践路径,在“健康中国”战略下,勇拓学科创新蓝海,为患者提供更精准有效的多场景运动干预方案。


协同共践,赋能“护心”行动
2025 SPORTS CARDIOLOGY CONFERENCE(SCC)


心血管运动医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将运动视为科学、可控的干预手段,合理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其主张并倡导“防患于未然”“治病先治人”理念,推动“被动治病”向“主动健康”转变,助力实现从“保生存”到“优生活”的关键跨越。


大会开幕式上,权威专家的精辟致辞,从不同医学领域与健康管理视角,让在场嘉宾与参会者进一步加深理解了这一亚学科的本质及其对人民健康的意义。


图片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在致辞中提到,心血管领域已涌现大量切实惠及患者的创新成果,跨界融合思路更指引出诸多待开辟的新方向。心脏病学、运动生理学、公共卫生、人工智能医学等多学科领域学者,投入心血管运动医学发展,必将为心血管健康事业培育更广阔的发展沃土。


图片


空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樊代明院士指出,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深,心血管疾病对人群健康及国家医疗体系的影响日益加重。心血管运动医学是心脏病患者康复的必修课,也是常规人群和运动爱好者预防疾病的指南针,为实现全生命周期主动健康管理提供了理论与实践支撑。


图片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王建安院士,对心血管运动医学给予高度评价,赞誉2025 SCC大会彰显了当前国内医学发展的学科创新活力。运动医学也是心血管疾病康复的重要途径,其理论与临床实践对各类患者症状的改善作用逐渐被证实,是提升生活质量乃至延长生命的一种必要方法。


图片


陕西省政协常委、医药卫生体育委员会刘勤社主任提出,陕西省作为西部医疗高地,近年来,在心血管疾病防治领域成效显著,已初步具备践行“医体融合”更优机制的条件。此次2025 SCC在西安举办,为“基层慢病运动干预试点”“区域康复协作”等实践的深化,提供了新契机。


图片


陕西省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张玉莲教授表示,在临床与日常保健中,如何科学运动,发挥心血管健康维护效能,亟需循证依据与标准路径。心血管运动医学树立标杆,吸引各领域专家凝聚一起。值此,非常荣幸代表省人民医院,也以个人身份,成为这一领域的坚定践行者。


图片


北京医院副院长黄大海教授强调,我国需立足本土人群特征与健康需求,深耕心血管运动医学这一新兴学科,重点探索精准干预方案、多模态评估技术等特色路径。新学科的起步与发展离不开多学科、多区域协作,唯有通过人才、资源、思维的深度联动,才能激发创新活力。


图片


北京医院钟优教授主持会议开幕环节。北京医院在我国率先设立心血管运动医学中心,汪芳教授作为该中心首任主任,带领团队广泛联合国内关注心血管运动医学的重点医院及学术组织专家,已于近几年相继完成《运动相关心血管事件风险的评估与监测中国专家共识》、我国首部《心血管运动医学指南》及《运动相关心血管事件风险筛查技术规范》,持续推动这一新兴学科在心血管领域的价值转化。本次2025 SCC大会的核心学术内容之一,即是继续夯实上述指南的解读与落地工作。


出席本次开幕式的嘉宾还有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病医学部徐勇教授、复旦大学运动医学研究所陈世益教授北京积水潭医院赵兴山教授、陕西省人民医院寿锡凌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孙志军教授、新思路时尚集团创始人小白、中美医疗集团总裁郭华伟、山东华特达因健康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杨杰、北京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北京杰凯心血管健康基金会理事长佟佳宾、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健康教育中心主任杨进刚等出席会议。近400名嘉宾与参会者,来自广泛的职能领域,聚于2025 SCC,心系心血管运动医学实践发展。


聚力成钢,构筑学科体系
2025 SPORTS CARDIOLOGY CONFERENCE(SCC)


从我国心血管运动医学中心设立、首部学科指南的编撰,到专业学术平台的搭建与跨领域学者的躬身深耕…… 。随着心血管运动医学在中国医学领域的逐步发展,这些跨机构、跨领域的协作亟需更大舞台。在大会开幕环节,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心血管运动医学分会正式成立,汪芳教授被聘为分会会长,正是对这一发展需求的及时响应与有力承接,为跨机构协作提供了常态化组织保障。


图片


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郑宏会长在致辞中表示,心血管运动医学分会早在2022年即已具备雏形,经过近两年的学科工作储备,更广泛领域与区域的机构及医学人才纷纷加入或给予关注。此次分会在原有筹备基础上完成更名并正式成立,彰显了对心血管运动医学中国实践的决心与信心。相信新一届领导班子将开创分会工作新局面,推动学科实现多元创新与生动实践。


图片


会上,郑宏会长庄重地将凝聚着学科发展重任的分会会长聘书授予汪芳教授,并完成副会长、秘书长、常务委员等领导班子成员的聘书颁发。灯光映照下,汪芳教授带领全体受聘嘉宾,手持聘书整齐伫立、颔首致谢。台下掌声接连响起,既传递着对新一届团队的诚挚祝贺,更承载着行业对心血管运动医学未来发展的美好期许。


会场及线上领导、嘉宾与参会者共同见证这一时刻。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心血管运动医学分会成立,不仅标志着分会筹备工作的圆满完成,更堪称中国心血管运动医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分会工作将锚定“标准化建设、实践转化、全周期服务”三大核心方向。其一,以首部《心血管运动医学指南》为基础,细化运动干预分级标准,同时推进《运动相关心血管事件风险筛查技术规范》落地实施,完善行业标准体系。其二,深化医体融合,搭建跨机构协作网络,推动主旨论坛的创新成果向基层临床转化,开展针对性疾病干预研究。其三,聚焦全生命周期需求,定制个性化运动处方,同时推进人才培育与科普推广工作,助力“健康中国”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落地。


创新共鉴,循证运动干预
2025 SPORTS CARDIOLOGY CONFERENCE(SCC)


鉴于会议“推动心血管运动医学扎根临床实践”的核心导向,主旨论坛聚焦四大方向,为科学运动提供具体策略与支撑。大会特邀北京积水潭医院赵兴山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唐发宽教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何丽研究员共同担任主持。议题报告立足大众与患者“主动健康”视角,深入临床与科研技术细节,既强化学科实践力,又激发创新相关交叉融合之活力。


图片


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李国平教授,在报告中非常自豪地回顾了我国“以运动促健康”的重要历史节点,强调“体卫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重在个性化考虑,完善针对不同人群、不同环境、不同身体状况的运动处方库,并在各个省区建立相应的疾病管理与健康服务模式,带动全民科学健身在健康促进、慢性病预防和康复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科学运动习惯的养成越早越好,从广场舞到城市马拉松与国际奥运会,当前我国已有良好的运动基础,运动医学的支持将更重要且最必要。


图片


复旦大学运动医学研究所陈世益教授聚焦老龄化加剧社会背景下运动医学的发展方向。深度老龄化正在冲击健康中国战略,适当强度的规律运动,对各种老年慢病、心脑血管病、肿瘤均有治疗作用。“运动是良方”已成为国际大健康趋势。资料显示,运动干预,能将人的生理衰老推迟12年,客观上运动还能减少个体人群的医疗支出。2025年《关于提高老年人健康寿命最佳运动建议的全球共识(ICFSR)》发布,呼吁运动处方融入医疗,以主动健康应对老龄化社会危机。


图片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李建军教授的报告,从分子生物学层面探究了运动对人体的益处,从促进心肌再生和心功能改善的7种潜在机制,聚焦到血脂调节和炎症抑制。运动可加速机体脂类分解,减弱再脂肪化作用,降低肥胖青少年的炎症程度。运动改善肌肉/血管衰老,与抑制炎症和抗氧化相关。围绕运动健康的分子机制,国际研究报告发表颇多,虽然大多处于探索初期,但其研究方向与成果无不显示运动医学领域的精专深度,未来有望不断催生疗法创新与优化患者管理。


图片


北京医院汪芳教授系统介绍了本院团队创新成果——FATmax(最大脂肪氧化强度)评估应用于科学运动减脂的意义与案例验证。FATmax对应运动人体的燃脂速率最高状态,通常不会超过缺血域,从而提高减脂效果。同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因为维持在良好的通气域,无较大负担性感受,有助于运动依从性。FATmax有氧运动符合《心血管运动医学指南》对肥胖人群的建议,特定案例运动前后的比较结果,也证实其实践价值,是规范药物治疗、健康饮食的有利补充。


多域协同,创新聚力
2025 SPORTS CARDIOLOGY CONFERENCE(SCC)


主旨论坛的技术方案,既呼应开幕专家团主张的“本土创新、基层落地”需求,也为心血管运动医学倡导的“主动健康、科学运动”提供支撑。


第二届心血管运动医学会议(2025 SCC)的召开,与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心血管运动医学分会的同步成立,为该学科搭建了理念落地、技术交流的核心平台,推动其理念从共识走向学研创新与临床扎根。此次会议凝聚的跨领域智慧与协作共识,以多域协同破解健康实践难题,依靠持续创新,汇聚学科发展力量,让科学运动赋能心血管健康的探索更有序、更有力。


未来,2025 SCC将进一步解锁技术细分可能,为不同人群与场景提供精准方案。依托此次会议成果,心血管运动医学仍需不断突破技术与应用瓶颈,在分子机制研究、创新实践与临床方案打磨中深耕,以协同之力推动实践落地,为患者心血管健康持续行动,实现中华民族的健康。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图片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