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杨弋、郭珍妮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Efficacy of remote ischemic conditioning on blood pressure in essential hypertension in China (RICBP-EH): a randomised, controlled, parallel-group trial”在柳叶刀子刊eClinicalMedicine(影响因子:10.0,中科院1区,JCR 1区)正式发表。该研究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开展,首次将远隔缺血处理(RIC)用于服用降压药后血压仍不达标的高血压患者,发现了其良好的降压效果,且安全性较好。RICBP-EH试验为血压控制不佳的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论文通讯作者为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杨弋教授和郭珍妮教授,论文第一作者为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博士生尹文婧。

高血压是全球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降压治疗被认为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有效措施,但全球范围内只有21%的高血压患者实现了有效的血压控制。多种因素可能导致血压控制不佳,包括对降压药物的反应不佳、联合用药引发的不良反应,以及患者对生活方式干预的依从性差。因此,有必要寻求一种新的、易于实施的治疗方法辅助现有的治疗方法降低血压。
RIC是一种非侵入性物理治疗方法,通过对肢体远端进行反复、短暂的加压、放松,诱导机体产生内源性保护机制,发挥保护全身多器官(如心脏、脑和肾脏等)的作用。本研究为盲法评价结局的随机对照试验。2023年6月20日至2024年3月6日期间,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纳入102名受试者(每组51名),按1:1比例随机分配接受RIC或假RIC治疗(每日2次,连续7天)。
主要疗效终点为两组治疗期间平均
此外,两组之间的不良事件没有显著差异。这表明,在血压控制不佳的

RIC作为一种安全、简便、无创的物理疗法,有望成为高血压管理的有效辅助手段。在本研究中,RIC的降压幅度与运动、饮食控制等非药物干预方式相当,且具备心脑肾多重保护潜力,尤其适用于药物控制不佳、药物不耐受、拒绝服药或合并心脑肾多器官受损的高血压患者。
来源:吉大一院卒中中心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